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招考信息 > 考试大纲 > 2010年陕西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

2010年陕西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2010-04-24 09:54:18 |文章来源:陕西人民政府网站|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10年陕西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QQ群,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时政资料,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一、考试范围

本次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范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法学、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陕西省情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求携带的作答工具为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公共基础知识》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应聘人员必须在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码等信息;不得在试卷及答题卡留有与答题内容无关的任何信息,违者按作弊处理。

三、考试参考用书

本次考试参考用书为《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哲学概述

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

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规律。?
4.否定之否定规律。?
5.对立统一规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

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八)阶级、国家、社会革命

1.阶级和阶级斗争。
2.国家与社会革命:国家;社会革命;我国现阶段的两类社会矛盾;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九)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个人的历史作用。
3.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
4.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
7.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
8.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

1.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
2.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4.人民战争的思想。
5.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四)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及其伟大意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五)关于党的建设学说

1.正确认识与处理党内矛盾。
2.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4.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5.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6.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7.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8.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途径。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4.战略思想和政策:确立战略重点;科教兴国战略;“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保障人民利益,发挥计划和市场长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坚持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建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五)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4.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5.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形成。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坚持与时俱进。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3.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6.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7.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八)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
2.坚持体制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5.理顺分配关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6.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7.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经济。
8.不断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十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
4.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法学

(一)法的概述

1.法的概念。
2.法的本质与特征。
3.法的分类。
4.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法与政治的关系;法与政策的关系;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社会主义民主概念。
2.社会主义法制概念。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1.法的制定的含义。
2.我国制定法的基本原则:以宪法为依据,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与法的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3.法的制定权限。
4.法的制定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5.法的实施。
6.违法及其责任。
7.法律的实施监督:法律实施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体系。

(四)宪法概述

1.宪法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国家性质。
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5.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6.国家象征。

(五)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

1.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的含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含义;我国选举制度主要内容。
3.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含义;我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的内容。
4.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含义;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的内容。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6.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概念。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七)刑法概述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分类。
3.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4.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对地域的效力;刑法对人的效力。

(八)犯罪

1.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犯罪构成的概念。
3.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
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5.单位犯罪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6.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九)刑罚

1.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
3.刑罚的运用:量刑;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追诉时效。

(十)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防利益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十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合法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权利不得滥用。
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4.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保护的含义;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的分类。

(十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法人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法律行为。
4.代理: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代理的种类。

(十三)民事权利

1.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所有权的主要类型;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财产共有权。
2.债权: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发生;债的担保。
3.人身权: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4.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5.财产继承权。

(十四)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

1.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责任的分类;民事责任的方式。
2.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与种类;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十五)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概念。
2.行政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十六)行政行为、行政程序与行政复议

1.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3.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含义;行政程序的制度。
5.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含义;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

(十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赔偿

1.行政违法。
2.行政赔偿。
3.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十八)经济法概述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3.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十九)经济组织与市场管理法

1.公司法律制度。
2.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
3.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4.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
5.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6.证券法律制度:证券的概念;证券的种类;证券发行制度;证券监管制度。
7.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概念;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及争议解决方法。
8.票据法律制度:票据的概念;汇票、本票和支票及涉外票据。
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二十)宏观调控与社会保障法

1.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
2.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4.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的概念;税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常见税种。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法的含义;失业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与优抚安置。

(二十一)诉讼法学概述

1.诉讼:诉讼的概念与种类。
2.诉讼法的概念。
3.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共有原则;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二十二)诉讼管辖

1.管辖的概念。
2.刑事诉讼的职能管辖。
3.民事诉讼主管。
4.行政诉讼主管。
5.级别管辖:级别管辖的概念;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6.地域管辖:刑事诉讼地域管辖;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
7.共同管辖。
8.协议管辖。
9.裁定管辖。

(二十三)诉讼参与人与强制措施

1.诉讼参与人概述。
2.刑事诉讼当事人。
3.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4.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
5.其他诉讼参与人。
6.强制措施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二十四)诉讼证据与诉讼程序

1.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2.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保全。
3.举证责任。
4.诉讼程序含义;起诉;审判。
5.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提起诉讼;审判。
6.民事诉讼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
7.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

(二十五)期间、送达与执行

1.期间:期间的含义;期间的计算;期间的耽误;期日。
2.送达。
3.刑事案件的执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的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的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判决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的执行;徒刑缓刑的判决的执行;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的执行;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判决的执行。
4.民事案件执行:民事案件执行的概念;民事执行程序的启动;执行担保;执行和解;执行中止。
5.行政案件的执行:行政案件执行的含义;行政案件执行的法律特征。

五、事业单位概况

(一)事业单位概述

1.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事业单位的社会活动特征。
2.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3.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展望。

(二)事业单位改革

1.事业单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情况: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任务。
3.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涵。
5.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6.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制度。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考核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类别;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特设岗位。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等级:管理岗位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的目的;考核的内容;考核的等次和标准;管理人员考核等次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等次的标准;工勤人员考核等次的标准;考核的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

六、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1.职业的含义与意义。
2.道德的内涵;道德的功能。
3.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
4.职业道德的意义与作用。

(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3.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的含义;爱岗敬业的特征;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的含义;诚实守信的特征;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3.办事公道的含义;办事公道的特征;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4.服务群众的含义;服务群众的特征;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5.奉献社会的含义;奉献社会的特征;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1.教师行业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2.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3.医务行业职业道德:医务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医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4.科研行业职业道德:科研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科研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5.体育行业职业道德:体育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体育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6.文化艺术行业职业道德:文化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文化艺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7.环卫行业职业道德:环卫行业职业道德的概念与特征;环卫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五)团队及团队精神

1.团队与团队精神的含义。
2.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素。
3.团队精神的意义:团队精神的含义;团队精神的意义。
4.团队精神的作用:目标导向功能;团结凝聚功能;促进激励功能;实现控制功能。
5.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七、公文与论文写作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概念。
2.公文的特点。
3.公文的功能。
4.公文的种类:公文的分类;行政公文的分类;行政公文的文种。
5.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上行文规则;下行文规则;联合行文规则;其他行文规则。
6.公文文体与结构:公文的文体;公文的结构;行政公文的书面格式;公文的稿本。

(二)公文写作要则

1.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
3.公文的写作程序。

(三)行政公文处理

1.行政公文处理的概念;拟写与制作公文;传递公文;办理公文;处置办毕公文;管理公文。
2.行政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3.行政公文处理的程序:发文处理程序;收文处理的程序。
4.行政公文办毕的处置。

(四)命令(令)

1.命令(令)的概念。
2.命令(令)的类型。
3.命令(令)的特点。
4.命令(令)的结构形式与写法。

(五)公告与通告

1.公告:公告的概念;公告的特点;公告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2.通告:通告的概念;通告的特点;通告的类型;通告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六)决定与通知

1.决定:决定的概念;决定的特点;决定的种类;决定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2.通知:通知的概念;通知的特点;通知的种类;通知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七)通报、意见与批复

1.通报:通报的概念;通报的特点;通报的种类;通报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2.意见:意见的概念;意见的种类与特点;意见的文体结构与写作要求。
3.批复:批复的概念;批复的特点;批复的种类;批复的结构与撰写要求。

(八)请示、报告与议案

1.请示:请示的概念;请示的特点;请示的种类;请示的结构;请示的文体结构与撰写要求。
2.报告:报告的概念;报告的特点;报告的种类;报告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3.议案:议案的概念;议案的类型与特点;议案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九)函与会议纪要

1.函:函的概念;函的特点;函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2.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概念;会议纪要的特点;会议纪要的文体结构与写法。

(十)学术论文概述

1.学术论文的概念与特点。
2.学术论文的类型。
3.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十一)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提纲

1.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
2.学术论文提纲的拟制:拟制论文提纲的原则;拟制论文提纲的方法;论文提纲拟制的步骤;论文提纲的表现形式。

(十二)学术论文的结构

1.学术论文结构的三原则。?
2.学术论文的逻辑结构。?
3.学术论文的开头与结尾。?
4.学术论文的段落与层次。

(十三)学术论文的写作与修改

1.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学术论文语言的五个特点。
2.学术论文逻辑论证的“三要素”;学术论文常用的论证方式。
3.学术论文行文技巧。
4.学术论文修改的重要性;学术论文修改的原则;学术论文修改的五项内容。

八、文学知识

(一)先秦文学与秦汉文学

1.先秦文学:概述;《诗经》;先秦散文;屈原和楚辞。
2.秦汉文学:概述;《史记》与《汉书》;诗歌。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1.概述。
2.建安诗歌。
3.陶渊明与田园诗。
4.山水诗,永明体与宫体诗。
5.南北朝民歌。
6.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7.唐诗;“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中晚唐著名诗人。
8.古文运动。
9.唐传奇。

(三)宋元明清文学

1.宋代文学:概述;宋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唐宋八大家”。
2.元代文学:概述;散曲;戏剧。
3.明清文学:概述;明清小说;明清戏曲。

(四)现代文学

1.新文化运动。
2.新文学社团的崛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南国社。
3.左翼作家联盟。
4.鸳鸯蝴蝶派。
5.七月派。
6.抗日战争时期的讽刺小说。
7.新型小说。
8.新歌剧 。

(五)建国后十七年至“文化大革命”的文学

1.小说。?
2.诗歌。?
3.戏剧。?
4.散文。?
5.“山药蛋派”与“荷花淀派”。
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

(六)新时期文学

1.伤痕小说。
2.反思文学。
3.改革小说。
4.“茅盾文学奖”及其获奖作品与作家。
5.朦胧诗派。
6.散文。
7.报告文学。

(七)外国古典文学

1.世界文学的源头。
2.古希腊罗马文学。
3.早期基督教文学。
4.中世纪文学。
5.古典主义文学。
6.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意大利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
7.启蒙文学:法国启蒙文学;德国民族文学。

(八)外国近代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九)外国现代文学

1.无产阶级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苏联文学;英法文学;德语国家文学;美国文学。
3.现代主义文学。
4.存在主义文学。
5.“黑色幽默”文学。
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九、历史知识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原始人群;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氏族公社时期。
2.奴隶社会:夏朝;商朝;西周。

(二)封建社会

1.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秦王朝的灭亡。
2.强盛的西汉王朝:刘邦建汉;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匈关系与昭君出塞;张骞岀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刘秀建东汉与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3.秦汉时期的科技与艺术。
4.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与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艺术。
6.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全国;改官制,创科举;大运河的开凿;隋亡唐建;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高宗与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末农民起义与唐朝灭亡。
7.隋唐时期的文化与艺术。
8.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十国 ;契丹的兴起与辽国的建立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 ;元昊建立西夏;女真的兴起与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与金“绍兴和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行省制与宣政院。
9.辽、宋、金、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10.明、清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加强专制主义统治;完备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郑和下西洋;迁都北京;满族的兴起和明与后金的战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三)近代史

1.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3.洋务运动;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戊戌变法。
5.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6.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护法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初期

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工农运动。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伐战争;农民运动蓬勃开展;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运动失败。
3.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五)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1.华北事变;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合作;洛川会议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平型关大捷。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百团大战;“三三制”政权;大生产运动。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抗日战争的胜利。
5.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战略决战。
6.规划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7.国共和谈;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抗美援朝与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七千人大会。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林彪集团与“九一三”事件;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提“四个现代化”;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天安门事件”;粉碎江青反党集团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至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党的主要领导人。

(七)世界古代史

1.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埃及;古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
2.古印度:印度的统一;“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
3.古代印度的文化。?
4.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荷马时代;斯巴达和雅典;马其顿帝国的建立。?
5.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6.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奴隶制共和国;斯巴达克起义;基督教的兴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7.古代罗马文化成就。?
8.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查理曼帝国的形成;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
9.亚洲封建国家:朝鲜的统一;日本统一与“大化革新”;穆罕默德的创教与阿拉伯的统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阿拉伯文化的成就。?
11.“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三杰”;绘画艺术“三杰”;“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八)世界近代史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的影响。?
3.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沙皇俄国的兴起 。?
6.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7.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和侵略扩张。?
8.美国内战。?
9.日本“明治维新”。?
10.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11.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2.印度民族运动的高涨。?
13.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4.成为世界大国的美国。?
15.跻身于世界列强的日本 。
?
(九)世界现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大战的爆发与结束。?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
4.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5.共产国际的成立。?
6.德国十一月革命。?
7.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柏林一月起义。?
8.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9.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0.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苏联卫国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意大利投降;《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
12.联合国成立。?
1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美苏争霸;苏联解体。
?
十、科技常识?

(一)天文地理常识

1.宇宙的演化。?
2.太阳系。?
3.地球的形成   。?
4.气象名词:热带气旋;龙卷风;沙尘暴;寒潮;大气压。?
5.地理现象:泥石流;洪水;火山;地震。?

(二)生化数理常识

1.生物:微生物;新陈代谢;食物链。?
2.化学:无机物;有机物;石油;油脂;糖类。?
3.数学:微积分;运筹学;优选法。?
4.国际制(SI)与英制常用计量换算:长度;面积;体积及容积;质量。?
5.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现象;能量守恒定律;紫外线;红外线?

(三)科技丰碑人物

1.世界著名科学家。?
2.中国著名科学家。?

(四)国家高新科技计划与奖励

1.863计划。?
2.973计划。?
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国家自然科学奖。?
5.国家技术发明奖。?
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

1.微电子技术 。?
2.计算机技术: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病毒。?
3.信息科学:信息隐藏技术;数字水印;数字指纹。?
4.通信技术:蓝牙技术;光纤通信;IP电话;全球定位系统。?
5.因特网与信息高速公路。?

(六)生命科学技术与能源科学技术

(七)新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

(八)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技术

十一、环境保护?

(一)环境与生态系统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问题。?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4.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反馈机能。?
5.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二)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4.噪声、电磁辐射、光和放射性辐射等污染。
?
(三)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

1.生态破坏。?
2.环境污染。?
3.地球变暖。?
4.臭氧层破坏。?
5.酸雨危害。?

(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
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
4.人与生物圈计划。?

十二、陕西省情知识?

(一)地理与气候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陕南秦巴山地。?
3.主要山脉:太白山;化龙山;终南山;子午岭。?
4.主要河流:黄河水系的主要河流;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
?
(二)工业、农业与资源

1.工业。?
2.农业。?
3.自然资源。?
4.旅游资源。?

(三)交通、人口与民族

(四)历史概述

1.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
2.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3.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五)绚丽多彩的现代文化

1.陕西的戏剧。?
2.陕西画派。?
3.陕西影视。?
4.陕西的文学。?

(六)丰富多姿的文化艺术

1.陕北文化艺术。?
2.关中文化艺术。?
3.陕南文化艺术。?

(七)陕西省十市一区

1.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凌概况。
2.铜川、延安、榆林概况。
3.汉中、安康、商洛概况。

(八)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1.省情特点:区位优势;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源地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地区;科技和高等教育大省;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
2.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九)陕西省“十五”建设成就和“十一五”发展规划

1.“十五”建设主要成就。?
2.“十一五”发展规划。?
3.建设西部强省是新时期陕西省发展的历史任务。
?
(十)民生八大工程

1.民生八大工程的提出。?
2.民生八大工程的内容。?
3.民生八大工程的初步实施。?
4.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意义。
?
十三、时事政治?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10/0424/229116.html

(编辑:姜芃)
图书推荐
课程推荐

公众号

QQ客服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