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试题资料 > 笔试真题 > 2014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二)(4)

2014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二)(4)

2014-06-10 10:49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71一、背景材料

  1.刘菲菲没事的时候仍会打开母校潍坊学院的网址看一下学校的新鲜事儿,而在法学院网站的首页上,她的照片仍被排在2009届毕业生风采录的头一个。离校快一年了,可一看到自己的照片,刘菲菲心里仍一阵自豪。鼠标一点,打开的照片底下有一行字: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这是我们学院的传统,每个考上公务员的毕业生都会被载入毕业生风采录。”

  在法学院,毕业生风采录不仅被置于法学院网站的首页,系学生会的宣传部每年还要应系领导的要求以风采录为蓝本制作一个很大的展板,放在院系人流最多的地方展示多日。

  于2009年考入连云港市赣榆县法院的杨捷说,当年她就是因为看到展板上考上公务员的师兄师姐们的风采而坚定了考公务员的决心,如今,她也上了风采录,成了师弟师妹们的榜样。

  “你可能会找个很不错的工作,但只有考上公务员才能让你在学校出名。”“哪怕考进了街道”,一些学生感叹道。

  榜样的力量不可低估。在一些刚进校园的大一新生里,计划考公务员的学生数量已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因此放松专业学习。2009年,潍坊学院法学院的毕业生中通过司法考试的仅有1人,而这一年,考上公务员的有12人。

  “我被笼罩在一种氛围中,周围的人似乎都在忙着考公务员”,杨捷回忆当年备考公务员的情形:每天抱着几本公务员参考书钻自习室,“前后左右全是考公务员的”,“敢考公务员别人都会觉得你很牛,将来有出息”。有时候杨捷也会想,像她这样的大学生,不是名校,也没有家庭背景,毕业能干什么呢?“只能去考公务员。”

  潍坊学院图书馆的自习室是“好学生”的集散地,在这里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学生,有12人表示参加或以后考虑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一个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宿舍8个舍友全都相约准备参加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并戏称是“相互影响,重在掺和”。而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参加公考已经成为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潍坊学院一名领导私下里对记者表示,在学生热衷考公务员的问题上,学校应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们在出校门之前对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的认识并不会很深刻,然而在一些高校里,“公务员就是当官”的看法却是相当的普遍和一致。在一些学校看来,考上公务员的学生才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相当多的高校鼓励学生考公务员,有的甚至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比如“研二考上公务员的可以提前毕业”。如此的氛围,多少大学生能不动心?

  2.2010年4月2日,北京工商大学的孟海萍放下了正在准备的毕业论文,赶回潍坊,现在对她而言最紧迫的事便是4月25日的公考,而身边的十多个同学和她的选择一样,清明过后暂不返校,先参加完这次公务员考试。

  作为2010届的应届毕业生,孟海萍一开始并没打算考公务员,3月初她还在北京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实习,实习期间她也参加了几个校园招聘会。在实习和找工作时,孟海萍切身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虽然做好了为找工作而吃苦、碰壁的心理准备,但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孟海萍来说,“不公平”的待遇却让她难以接受。

  “实习时经常听公司的正式员工说收入差距很大,没有什么节假日,每个人的工资和奖金都不公开。”这样的工作环境让孟海萍觉得很不踏实。因为对公司的工资、福利待遇、休假等等方面的不如意,孟海萍对已经遇到的两个就业机会一直犹豫不决。但是回潍坊考公务员,却是一件容易抉择的事情,因为在她看来,只要考上公务员,月薪、保险、晋升、节假日等等问题都可以不用担忧。

  在潍坊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了三年之久的徐宏洲,今年也偷偷地报考了公务员,连续三年报考的原因很简单,“待遇不行!”他说,“招聘时待遇说得很好,但来了才发现得两三年之后才能兑现,第一年先跑业务,只发提成和500元底薪,第三年才给买保险并开始按照业绩实行淘汰,这三年我每年都考公务员,在这里干,说不定哪天就被炒了,不是个久留之地。”

  今年1月份潍坊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潍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家,记者在一份对民营企业的评优标准中看到,在职工保障方面,对企业的要求仅仅是“不拖欠职工工资”。潍坊市劳动就业办的一位负责人直言,“不公平”往大处说是社会分配的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但往小处说,就是企业用工还很不规范,但这种不规范的现象,想要消除肯定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纸《劳动法》就能解决的,抛开收入不谈,只看福利待遇、休假制度、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大部分企业都无法与公务员相比。

  3.在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最后一天,斟酌良久之后,王倩决定放弃自己中意的市国资委的岗位,转而选择了奎文区街道,原因是国资委此次仅招一人,而奎文区街道则有14个名额。

  在常人眼中,房地产公司的行政人员,市场行情好时,加上奖金,每个月能拿3000多元,王倩的工作无疑让人羡慕,但是“能否过上一种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生活”才是她最关心的。

  “现在看来,这些钱并不少,但现在房价这么高,两个人贷款买房的话,买个房子贷个20多万很正常,这样每个月光房贷就得1000多元,以后有了孩子,还要准备奶粉钱,现在的奶粉稍微好一点的就要100多元一桶,再加上水费、电费、物业费、交通费等日常支出,一个月下来就要三四千元”,王倩说, “在房子卖的好的时候,这种压力还勉强可以承受,但是这个行业并不稳定,一旦公司效益下滑,生活压力就大了。”

  这种想法并不属于她一个人,对于那些随着年龄增大而开始组建家庭的“80后”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来自独生子女小夫妻双方四位老人的养老压力,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让一大批年轻人不敢把自己一生的筹码压在盈亏难料的私营企业上。

  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报考公务员的张庆松来自农村,也是独生子女,他最担心的就是父母将来的养老问题。“将来如果再找一个独生女,那么一个小家庭将来就要奉养四位老人,现在看病这么贵,万一有一个老人身体不好,还要花更多的钱,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的话,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他说,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稳定,将来无力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

  一位在机关工作了多年的某科室负责人认为,房价高、看病贵的社会现状,让政府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作为如今最具代表性的“铁饭碗”,公考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追求稳定生活的必经之路。

  4.公务员本是一份苦差事,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趋势下,其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果报考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拥有这样的素质,的确是人民之福,政府之幸。

  可惜种种迹象表明,不少人似乎志不在此。

  在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寒门子弟上升通道日益狭窄,加上整个社会价值的功利化驱使,职业稳定、工资福利优渥、隐形实惠多多的公务员备受青睐已不是什么新闻。据媒体多次调查披露,不少人参与国考只是盯上了权力及其背后的衍生好处,并做好了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准备。

  古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通过一次集中考试检验出人的觉悟,因此往往着力于加强制度建设、相关监管乃至事后问责,以避免混进权力部门的人变成可怕的寻租者。

  即使中国吏治不断完善,反腐力度加强,但毕竟还存在着一些深层体制性弊病,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改革修正,因此严把人口关显得相当关键。比如 2013年国考就进一步增加了限制性条件。除了学历上要求的进一步升级,2013年的不少招考职位明确注明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低服务期五年”“工作强度大”等备注事项。一时间,关于国考职位“苦差事”增多的讨论持续被舆论关注。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今年的整个招考更加科学,更加注重规范和严谨,政策更加严格,同时也倒逼考生进一步摈弃功利心态,从宫本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中国必然会沿着改革开放、发展法治市场经济、构建社会基本的公 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已是当下社会共识。20 年前,同样面对经济下行瓶颈,很多官员勇敢地告别体制,下海从商,不少今天已是市场经济的 中流砥柱。

  因此,目前中国那么多优秀人才怀着分享公务员背后红利的心态,积极投身国考,是可以 理解的,但也是短视的。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有幸进入官场,在工作不自由、劳神、诱惑多、有风 险的状态下苦熬多年,还没有来得及分享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实惠,却深陷被裁撤精简的困境, 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5.“人民论坛”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 45.1%。其“弱势”心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 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官员成了“惊弓之鸟”,生怕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二是虽然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很多 官员因没有背景成为官场“弱势群体”;三是公务繁杂,既要有让上级看得见的政绩,又要有能 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四是一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有 限,在物价尤其是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只能“望房兴叹”。

  有网友跟帖说,让我做干部吧,我宁愿“弱势”。此话其实很有市场,就在同一天,2011年 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笔试开考。来自国家公务员局的消息称,这次“国考”,全 国共有141万考生参与,共同角逐约1.6万个岗位。其中,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 司”一职以4961:1的竞争比例高居热门职位榜首。这么多人报考公务员,哪儿有什么对自己 未来弱势的顾虑。

  更有意思的是,大约在10天前,环球网公布了一项针对中国社会职业形象的调查,结果显 示,中国各级官员形象与“医务工作者”还有“演艺界工作者”垫底,“工厂技术工人”“农民”和 “工程师、技术人员”则名列前三。这就更难让人理解,为什么大家不争着去做职业形象好的农 民、工程师,却要去做职业形象差的官员呢?要知道,一项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选择职业的重要 因素之一。

  以上三条消息,放在一起分析,颇有意味。略作推论,可得到以下结果:依据社会调查,公 务员的职业形象并不好,但职业形象不好的公务员职业却很吃香,原因是其工作稳定、福利好; 公务员工作并不好干,处处得花心思应付官场各种规则,但踊跃报考公务员者,并不忌惮这样 的规则,因为官场中的这种规则,我们这个社会哪里没有?而且,公务员是因为想升官、不想担 责,与更有钱的老板、更有势的官员比较而憋屈,但其他行业老百姓则是为基本的生活、生命尊 严而抗争,同样是“弱势”,境界则完全不同。

  让公考热降温,是最近多年来的热门话题,可其热度一年胜过一年。怎样让公考热降温, 我相信,通过上述两则调查——内部的人说“弱势”,外部的人“瞧不起”,并不能打消大家的报 考热情。倒是从以上结果里,可以找到一些对策。为什么不能让职业形象好的农民、工程师的 福利、待遇与公务员一样,或至少接近?为什么不缩小我国所有行业、不同岗位的待遇差距? 作为社会公民,公务员的福利、保障比农民与工程师高,完全没有道理。也许公务员不认同,那 么,他们应该明白,农民与他们相比的权利缺失;也与他们自身某些权利的缺失(比如自己所在.单位干部任命时,自已应该有的知情。参与、表达权被剥夺;还比如,当自己被处分、被不公正对待时,申诉权被侵犯)同理,而正是由于本该属于自身的权利被剥夺或者侵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众多人,包括不少官员和白领,都认为自己很弱势。另外,某些行业的一枝独秀,在占据了极高比例的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挤占了其他人的发展空间,最后成为众矢之的,加剧了社会矛盾与冲突。

  摆脱弱势,路径不是把自身变得更强势,期望更高的权势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权力和权利,而是切断权势与权利的纽带(有权有钱者不能有特权),让所有行业、所有公民的权利更平等,这才能让职业本身的价值凸显,而不是以权势、金钱作为评判所有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同样,这也是塑造职业形象的不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在平等的权利环境中,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畸形的公考热,还会热下去吗?

  6.公务员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很简单:“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而在《公务员法》中则明确了列入公务员范围需要具备的3个条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透过字面解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理论上,公务员就是“政府机关”的雇员,所谓“履行公职”只是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而已。所谓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原则上与列入某公司编制、由某公司负担工资福利并没有本质区别。

  从“机关干部”到“公务员”,表述的差异体现出我国改革的步伐。但是,在人们的通常概念中,所谓“政府机关”是不会出现“效益问题”的,更是不可能倒闭的。而在我们日常看到的新闻中,除非出现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而被开除公职,公务员也不用担心“续约”的问题。这么看,公务员这一职业最起码算是个 “铁饭碗”。

  进一步说,在许多求职者的心目中,“公务员”依然是在“体制内”的。进入“体制”,就可以规避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就可以依靠“体制内”的规则或潜规则来谋取更多利益。

  人们热衷于当公务员,而公务员差不多是目前仅剩的“铁饭碗”。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民营企业经营形势并不乐观,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考又还不够公开透明,“公务员热”就是当前就业形势的直接反映。

  同时,应当承认,“官本位”在我国还有不小的市场。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晋升的机会总是会有的。一旦摆脱了“办事员”身份,成为“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员”,手中的权力,似乎是更多人所向往的。再进一步说,人们向往“当官”,而当公务员是“当官”的必要前提。所以,一些人对当公务员的热衷,恐怕更多的是对“当官”的渴望。

  一个常识是,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那么,“铁饭碗”对应“苦差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公务员又往往是清闲的,升职之后是“忙并快乐”的,不但跟“苦”沾不上什么边,反而更成了个“金饭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要取决于市场。在这一市场上的基本规律是,劳动内容和报酬是在市场竞争中以市场机制形成的。在我国,如果我们把公务员看成是一种职业,而这种职业却是“旱涝保收”、没有风险的“金饭碗”,那只能说明这一职业依然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脱节的。

  基于此,近年来的公务员招考要求正在改变人们关于公务员的一些“常识”。比如在招考要求中越来越多地明确“基层工作经验”,也越来越多地强调新人职人员的基层锻炼,要求考生做好吃苦的准备。这是值得肯定的。尽管近年来公务员招考条件的针对性和倾向性越来越明 确,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对公务员的感性认识,还是决定了人们认为公务员是最具潜力 的,起码是最保险的职业。

  还应当肯定的是,公务员考试广受欢迎本身是一件好事。对用人单位来说,通过广泛而科 学的“海选”,可以最大限度地挑选到适合招考岗位的人选。这对于用人单位的人员素质和工 作能力提升都很有帮助。对广大考生来说,这样一种考试也许不尽合理,但却以尽可能公平、 公开、有效地为所有人打开一扇窗。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我国继恢复高考以 来,为社会各层次人群提供上下流动的重要机制。

  但是,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反思: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是不是“过热”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的年轻人把“当公务员”作为求职的首选?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会选择放下 “金饭碗”而去争夺“最苦铁饭碗”?

  原因恐怕还是那句“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上。说白了,就是在“金饭碗”与“苦饭碗”之间没有画上等号。

  把公务员当成一种职业,而不是当官,而当官更意味着负担更大的权利同时承担更多的责 任。无论是整个“行政机关”体系还是考生都需要转变这一观念。一方面,把当公务员与当官 之间的等号变成不等号,同时通过对公权力的严格限制来降低权力的诱惑。另一方面,把公务 员真正变成一个职业,将这一职业的就业模式和福利机制与市场经济体系结合起来,而不是像 现在这样“自成体系”。打破这一体制内的小堡垒,才能让公务员实至名归。

  7.2013年国家公务员的招考中,媒体和民众的视线都被吸引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关于 “最苦金饭碗”的讨论。这个充满矛盾的词语是从何而来?所谓的“苦”主要表现在强调工作环 境艰苦,限制男性,如高原、出海、野外等;或是强调工作时间不稳定,如节假日加班、值夜班、三 班倒等;或是强调服务期限,尤其是基层岗位,如国家级贫困县、需到田间地头、最低服务期五 年等。

  这样的工作真的苦吗?显然不是。医务工作者、地质勘探工作者、海运工作者、流水线工 人、环卫工人、安保人员……哪一个不是在吃这碗“苦”饭?所谓工作哪有不付出、不劳动、不吃 苦的?那网友和媒体的叫苦不迭又从何而来?有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或许可以 作为解答。理想中的金饭碗就是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理想中的公务员就是收入高、福利好,理 想中的国考就是鱼跃龙门、一劳永逸。正是在这些“理想”的对比下,才显得现实越发的“瘦骨 嶙峋”。虽然有些“身娇体贵”的考生已经倒吸一口凉气,但是笔者还是忍不住再“泼一盆冷 水”。一则改革公务员制度、端起“瓷饭碗”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深圳市作为试点城市已经先 行试水,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聘任制、分类管理势在必行,这恐怕又会让一些人“满腹苦水”。 二则公务员岗位向基层倾斜,从基层遴选、提拔人才是干部培养的大方向。深入基层一线有利 于公务员了解基层情况,培养与群众的感情。但是基层苦不苦?一定苦,这是毋庸赘言的。所 以,那些看看招考简章都会叫苦的考生还是“洗洗睡觉”去吧,风光无限的“白日梦”还是早点醒 的好。

  “史上最苦金饭碗”不仅是对那些思想认识有偏差的人开了一剂苦药,还给了那些敢于吃 苦、能够苦中作乐的人一个积极的信号。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吃“苦”的地方去,这不仅关系 到国家的发展,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价值的提升。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越是有培养前途的 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可见基层关键岗位走 出的人才才是未来的领导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这个角度上说,越“苦”的饭碗“含金量”才会越高。

  8.有这么多的精英投身公共管理,对社会来说是喜是忧?考碗,是否可以被称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翻版?如果要判断这一点,可以利用社会学家关于身份性和获得性这一对概念。身份性即通过身份就可以随之带来的东西,获得性则是要通过努力和各种改变才能取得的东西。公共服务的机构具有类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性质?还是这个机构“铁”到了把“兵”浇铸成与营盘同生共死的程度,而把“考”本身具有的获得性意义就变成了身份性意义?

  如果公务员的身份性意义压倒了获得性意义,那么,进入公务员岗位,求公共服务方面的成就的成分或动机,就会被求高福利、高保障、高权力、高声望这一保障性身份的成分或动机所替代。那么,当公务员不再是一个岗位,而是一种权力身份的时候,我们期望千里挑一的精英有怎样的工作业绩,不就是很清楚了吗?

  考碗族的出现,既然是“剥夺性选择”,是“公”概念中包含了各种保障的“铁”的表征流行在社会意识中,并且以一个高社会地位的身份在向低层社会地位的人招手使然,那么,这样的现象应该是不正常的。唯有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秩序,真正提供多元的、可流动的职业和地位选择,“公”概念中包含了“公共” “公平”“契约”“服务”这样的表征,并且被社会所恪守和推崇,考公务员才会成为正常的人才选拔,政府各级机关才会成为有志于公共服务的精英为社会提供聪明才智、自我实现的岗位。

  二、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4,概述公务员考试备受青睐的原因。(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公考热”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主题鲜明,论证充分,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我要提问参考答案:请参考解析

  解析:(一)答案提示

  1.学校引导不当,对公务员职业认知有偏差,存在“公务员就是当官”的想法,形成鼓励学生考公务员的浓厚氛围。

  2.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与公务员在福利待遇、休假制度、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方面存在差距。

  3.社会保障不健全,房价高、看病贵、养老等压力使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被放大。

  4.中国政治存在着一些深层体制性弊病,公务员权力及其背后的衍生好处依然存在,部分考生“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

  5.公务员考试相时科学、规范和严谨,提供了一次就业机会和向上通道。(二)参考范文

  论引导大学生就业的三个前提

  ——从考公务员热说起

  公务员考试已经无可争议地超越了高考、考。研、司法考试……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考。为了捧上金饭碗,一些考生甚至变成了考公专业户,到全国各地“巡考”。一方面我们在大力倡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考公务员的人又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状?

  考公的背后首先是求稳的心理在驱使。

  客观地说,如果只是工资,公务员系统中的大部分并不是很高。大家之所以要去做公务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务员职业的旱涝保收。做了公务员不用担心生病,甚至不用担心住房……我们现在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只有公务员系统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到失业保险、住房保障……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还非常不完善。而公务员系统中的人,就是先被保障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有保障是好的,我们并不要求取消保障,而是希望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公务员式”的保障

  得以全面覆盖。试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没有房子住,不用担心生病,还会有这么多人考公务员吗?我们将看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转变就业观念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条件。

  ,谤公务员热和我们的政治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是公务员退出机制的不健全,这导致当前我国公务员系统出现只进不出的现象,所以公务员被称为“金饭碗”。我们应该完善对公务员的考核机制,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公务员要进行清退。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差额选举制度。我们欣喜地看到,深圳等一些地方正在为建立良好的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相信这样的探索不仅仅是一个开始。和完善退出机制比起来,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更为紧迫。有人曾直言不讳地说,考公务员不是为了一点工资,而是为了获取权力和随之带来的灰色收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一天没有全面遏制住****,考公务员热就一天不会退。

  透过考公务员热,我们可以看见一些封建思想的残余。

  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做官就可以管人,可以管人的人就是人上人。一些父母也经常教导子女,要做官,做了官就不会被人欺负,做了官就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官本位思想之严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毒瘤,这颗毒瘤侵蚀的是我们的心灵。在这样的侵蚀下,对于为我们应该服务的人,我们往往看不起;对于那些管理甚至压迫我们的人,我们往往充满了敬意。官本位思想和缺乏服务意识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公务员之所以被称为公务员,其基本含义就在于,它是为公众服务的,其最需要的是服务意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公务员所在行业就相当于服务业,和做服务员、保姆等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做好公务员,就不是一个好公务员。

  我并不反对考公务员,而是反对所有人都去考公务员。缓解考公务员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键。想让考上公务员的人做好公务员,完善考核和监督制度、端正报考者的心态是基础。这一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摆在社会和大学生面前的难以解决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编辑:姜芃)

上一篇:2014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一) 下一篇: 2014年事业单位《综合知识》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三)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