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首页
微信

华图事业单位

htshiyedanwei

+ 关注
微博

扫码关注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事业单位招聘 > 国企首页 > 备考技巧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5.10)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5.10)

2021-05-10 16:22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单选

1.国家主席习 近 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下列选项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B.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说明我们要投身实践、真抓实干。这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项中“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是爱尔兰谚语,意思是,农民耕地,就算在家里想出千条做法,也不如亲自下地操作。寓意是空想不如实干,就算想得再多,不付诸行动,也只能是空想。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A项与题干体现的哲学原理相同。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前半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后半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说明我们要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B项错误。

C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卢梅坡的《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诗句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C项错误。

D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杜牧的《赤壁》,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强调了外因的重要性。D项错误。

2. 习 近 平法治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说明:

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②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②项: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消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题干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现了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②项正确。③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意思是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题干中“习 近 平法治思想”属于认识,“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属于实践,“习 近 平法治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句话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①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题干中未体现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对立统一规律。①项错误。

④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说法正确,但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实践对真理性认识的检验。④项错误。

3. 下列名言、诗句和其体现的哲学原理对应一致的是: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矛盾的特殊性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物质决定意识

C.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否定之否定规律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高僧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意思是,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这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应重点设防,不宜分散兵力。后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证重点。这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A项错误。

B项: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反映经由经历、爱好、兴趣等主观性影响而产生差异,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刘禹锡的《秋词》,意思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觉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这说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B项错误。

D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出自杨万里的《读陈蕃传》,意思是敢问自己房间里满是积土和灰尘,那如何能扫的了天下。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项错误。

4.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应慎独自律,“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警钟长鸣”,增强“免疫力”,绷紧廉政弦。从哲学角度来看,这强调的是:

A.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重视内因的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本题中各级导干部应慎独自律,增强“免疫力”绷紧廉政弦体现的是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项排除。

B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排除。

D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项排除。

5. 下列诗句与“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所蕴含哲理最一致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出自南宋杨万里的《过沙头三首其一》,意思是:暗潮已经来到却没人看到,只有篙师懂得识别水痕意义。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说明新事物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B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老子》,意思是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事物都有对立面,互相依存。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原理。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C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6. 下列选项中,与“蛇打七寸”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画饼充饥

B.画龙点睛

C.舍本求末

D.智子疑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蛇打七寸意思是打蛇要命中要害,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蕴含的哲理是要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蕴含的哲理是要抓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画饼充饥比喻徒有虚名而于实际无好处。后多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A项错误。

C项:舍本求末指的是颠倒主次,抓不住重点,不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项错误。

D项:智子疑邻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切勿以关系的亲疏远近妄下判断,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D项错误。

7. 2021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 近 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愿同联合国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这里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④量变达到一定的度能引起质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①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说明中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①项正确。③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世界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就体现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③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②项:唯物辩证法认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②项错误。

④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度会引起质变。题干未体现质量互变规律。④项错误。

多选项

8.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依靠纯粹的思维即可以找出所有制约宇宙的定律,不必要用观测去检验之。此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实践观

B.唯物主义实践观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A、C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反之为唯物主义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或者正确认识存在,肯定回答即为可知论,反之为不可知论。题目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依靠纯粹的思维即可以找出所有制约宇宙的定律,否认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被实践检验,突出了思维的第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但他承认了思维可以认识存在,也是唯心主义的可知论。A、C项正确。因此,选择AC选项。

9. 习 近 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同时,习 近 平强调我党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村在扩大内需中的巨大作用。要根据各地乡村发展的不同特点,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这体现的哲学原理包括:

A.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B项: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题干中,“充分发挥农村在扩大内需中的巨大作用”说明“农村”和“扩大内需”之间是普遍联系的。B项正确。C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题干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项正确。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

A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办事情要分清主次的哲理。而非矛盾的主要方面。A项错误。

D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题干中“根据各地乡村发展的不同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但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D项错误。

10. “知行兼重”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有关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答案】ABD

【解析】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知行兼重”这一哲学命题反映了“知”“行”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知”为“行”准备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理论指导,“行”为“知”准备了必要的经验、实践证明和启发。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就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我们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BD项名言均体现了这样的思想理念。C项内容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与“知行兼重”不符。因此,选择ABD选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510/381754.html

更多国企招考资讯请关注华图:国企考试网

华图央企国企招聘信息

国企招聘公众号:yangqiguoqizhaopin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群

微信扫一扫加入全国备考群

(编辑:admin)

上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每周一测(2021.5.9) 下一篇: 2021公基知识:多趟列车“中招”,让铁路接触网都害怕的大风,你了解吗?
国企招聘信息关注:yangqiguoqizhaopin
想考国企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Document

扫码免费领

扫一扫

国企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