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6.7)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6.7)

2021-06-07 18:25:12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1.6.7),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从理论转变为现实,从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制定序列的DNA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的特定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这说明:

A.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B.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把“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物质

D.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人类在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下可以通过实践将自然界存在的物,转化为能为我们所用的物。

题干中的转基因技术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培育出新的个体,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就体现了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把“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人造物质不能脱离于天然物质而存在。A项错误。

C项:人不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物质,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C项错误。

D项: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项错误。

2.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把海鸟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给它准备丰盛的酒宴。让它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海鸟被吓的神魂颠倒,不吃不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这则故事的哲学启示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因能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透过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D.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鲁侯用酒宴来喂养海鸟,为它准备歌舞,供养在庙堂,但这鸟却活活饿死。当海鸟在海上飞行的时候,食物简陋就可以生活,这说明海鸟并不适合富贵华丽的生活,可见养鸟要尊重鸟的生活习性这样的客观规律。A项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能通过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本题没有体现内外因的关系。B项错误。

C项:本题没有体现本质和现象的哲学关系。C项错误。

D项:本题没有体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D项错误。

3. 《镜花缘》描写过一个“自诛阵”:此阵未用一兵一卒,仅以“贝、才、刀、巴、水、酉”(即财、色、酒)布之。凡入此阵者,“一念之欲不能制,就会踏进地狱门”,但遇到头脑清醒之人,却会杀伤力尽失。这蕴含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内因是第一性的原因,只要内因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内外因辩证原理是指在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题干中强调在面临财、色、酒等外在利益诱惑时,只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却会杀伤力尽失。强调内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4. 子路问孔子:“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要立刻去做么?”孔子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后来冉有问同一问题,孔子答:“立刻去做。”公西华问缘由,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懦弱,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勇武过人,要让他谦退。”孔子这一做法说明:

A.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B.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真理是多元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子路和冉有虽然问孔子是相同的问题,但是由于二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孔子给二人的回答及解决办法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学办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出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题干中因材施教强调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与题干意思相反。B项错误。

C项:真理是一元性的,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改变而变化,它所反映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而题干中说的是真理具有多元性,选项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C项错误。

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D项错误。

5. “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这两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是说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是说事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曲折。故本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题干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如“白璧微瑕”、“是药三分毒”等,强调的是矛盾主要发方面的作用,而题干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句话是体现的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题干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6. 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

B.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花和鸟指的是局部,树和林指的是整体,他们之间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花离不开树,鸟离不开鸟群,体现了局部离不开整体,局部依赖于整体,也就是说,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的说法错误,应该是部分寓于整体之中。A项错误。

B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这里意在强调事物的客观性,但题干中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体现的是两点论。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7.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下列名言警句中与之哲理相近的是:

A.为学之实,固有践履

B.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出自名明朝刘基的《拟连珠》,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尝”一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哲学原理。“为学之实,固有践履”,出自宋代朱熹《答曹元可》,意思是治学的实质在于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丢失什么。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与实践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出自南宋陆九渊的《语录下》,意思是治学最担忧的是提不出疑问,有了疑问就有了进步的基础。与实践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与实践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二、多选题

8. 如果龙卷风能及时预报,伤亡也许就不会这么惨重。然而,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目前天气预报中的一个大难题,世界各国都没有成熟的预报方法,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B.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D.思维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A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获取必要的感性材料之后,要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A项正确。

C项:科学实践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由于当前科学实践水平的限制,还无法准确预测龙卷风。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思维不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是不可知论的错误说法,思维可以反映并且正确反映存在。B项错误。

D项:思维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实际,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思维的形式是主观的,是经过头脑改造过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同人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概括性是指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因此思维最基本的特性不是客观性,D项错误。

9. 美国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后呕吐不止。尝到了苦头的狼从此对羊肉倒了胃口,改食其他肉。在改变了食性后,对狼进行驯化,用于看守羊群。羊见了狼,犹如老鼠见了猫,会乖乖的听从狼的摆布。在野外,被驯化的狼主要食物是田鼠等有害动物,驯狼牧羊还间接保护了森林、草原,有利于生态平衡。“驯狼牧羊”的故事体现的哲理有: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创造的

B.联系是客观的

C.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B项:狼不再吃羊,但狼依然是肉食动物,并且羊群对狼依然有恐惧害怕的情绪存在,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B项正确,当选。

C项: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本题中“驯狼牧羊”能成为现实是基于科学实验的成功。C项正确,当选。

D项:以前狼吃羊,经过驯化实验,狼也可以牧羊,这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A项错误,排除。

10. 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坝、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泄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表明人和规律的关系是:

A.人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

B.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

C.人是可以改变规律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认识规律,并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人们要想在实践中获得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由此可知,都江堰利用当地地理条件、特殊地形乘势利导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说明规律是可以被利用的,也说明人能改变规律发生条件利用规律。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D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不能改变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CD项错误。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607/384537.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admi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