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行政职业能力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考查内容及考核要求分析(3)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考查内容及考核要求分析(3)

2009-06-22 15:05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第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如果面对困难和矛盾无从下手,无法解决,那就不能胜任这繁重的工作。所以,只有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具备了能力,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矛盾分析的方法、普遍联系的方法、辩证的方法,还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从事该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写作水平。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作为国家行政人员,本身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包括对人和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为了使集体更加团结,对事的管理是为了工作更加有效,承担的工作越繁重,管理的能力越重要,科学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基础。写作能力主要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不但应具备口头表达能力,还应该学会文字表达能力,学会用书面的形式把学习工作的情况和思想收获进行系统地归纳和综合,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收获,才能发挥公文写作的工具性作用。所以管理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国家公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第四,综合知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事国家公务工作,具备单一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适应的,因为有时面临的任务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如撰写公文,首先应懂得公文写作的知识,同时要了解本单位的业务和职能,还要掌握上级的文件精神和公文的运转流程等,所以没有综合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能适应这种工作的。处理事物的能力、掌握管理的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说到底,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客观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较高的思维能力必须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表现为正确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其中的每一环节都体现着思维的科学性,认识事物不能从思维上解决方法问题,任何的能力都不能在效率上有所体现,所以,思维问题,反映了国家工作人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真正适应国家公务工作。

节选自华图名师伍老师老师针对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编写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辅导教材,点击了解该书

(编辑:姜芃)

上一篇:华图专家解读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命题的三大趋势 下一篇: 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训练题及答案详解(2)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