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之核能的开发和利用(3)
2、核力和结合能
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把原子保持在分子中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结构有关。当两个以上原子合拢在一起组成分子时,各原子的电子云就会发生变化,将组成共同的电子云把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核笼罩在一起。在此同时并释放出能量,通常称为化学结合能。所以化合物分子的能量总是低于它所包含的各原子能量的总和。
与此类似,隐藏在原子核中的核能,就是起源于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之间的很强的作用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原子序数高的、质量大的原子核,它们聚拢着为数众多的质子和中子。例如第83 号元素铋,在核中有83 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26 个不带电的中子,总共209 个核子彼此居然能挤成一团,在核内排列得如此紧密,也不因为质子间的静电斥力而飞散开来。那么核子间到底是由一种什么样的奇异力把它们连结在一起的呢?
当然,除了由电磁作用所造成的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外,根据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核子间还存在着万有引力。虽然核子间距离很小,可产生大的引力。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是那样微小,所以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一定是微不足道的,可略去不计。如果核内再也没有其它作用力的影响,那么比万有引力强10^37倍的电磁力,将使原子核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这样核内的质子势必因巨大的静电斥力向四面八方飞散开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在自然界中都能稳定地存在着。质子不仅没有随便飞出核外,相反地还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核子间必定还有另外一种远比电磁力强得多的吸引力。
由于中于不带电荷,故这种“力”一定不同于既包括吸引力,又包括排斥力的电磁相互作用力。当然更不同于微小的万有引力,而是一种特别强大的短程相互作用力,并被称作为“核力”。它也是目前所知的最强大的作用力,这种强相互作用也叫做第三种相互作用。虽然人们对其作用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核力本身却有着许多很明显的特性。
首先,它比电磁相互作用强130 倍左右。而且核力是必须在很小的距离内才能起作用的短程力。随着核子间距离增加,核力将迅速减弱,一日超出核半径,核力就很快下降到零。但是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都是长程力,它们的强度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和距离平方成反化。如能把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增加10 倍,那末万有引力就下降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所以即使相隔数百万公里,仍然可感受到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作用,而决不会下降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