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面试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三)(2)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三)(2)

2012-07-05 14:04      文章来源:福州华图

 

  试题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   )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

  A: 讲学习 B: 学习制度化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28: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   )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

  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C: 政治活动 D: 妥协

  答案: C

  试题29: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   )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试题3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编辑:姜芃)

上一篇: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二) 下一篇: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练习(四)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