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招警考试面试热点: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4)
第三,创造亮点,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着力抓好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造纸厂、城镇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和机动车减排措施落实,确保重点项目按期保质建成投运。
第四,应对热点,进一步加强大气、水和农村污染防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集中力量抓好大气、水、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以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问:您一直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请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环境保护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先导、提质、倒逼等综合作用,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要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通过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控制阀”、节能减排“紧箍咒”、环境标准“催化剂”等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问:应对和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实践,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请介绍下这方面情况?
答: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我国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告诫我们,千万不能走老路,必须积极探索环保新路。
探索环保新路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多赢。
探索环保新路的着力点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