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什么劳动“都光荣”
2014年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什么劳动“都光荣”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大约算得上对“劳动最光荣”最经典的诠释,更不用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等惯常表达。只消说的是,在不同的时代,劳动有着不同的涵义和印记。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入得了行、就得了业,光荣劳动、赢取状元才能成为可能。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规模达727万,比“创历史新高”的2013年还多了28万,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大量企业“招工难”。全国两会期间有民企代表大倒苦水,称没有六七千的月薪,熟练的技师根本招不到,一些高技能人才更是招来难、留住更难。
为何会出现“两难”,问题究竟出在哪儿?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改革思路的渐次明晰也让人们对既存“病症”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正是我国当前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说,最突出的矛盾,从短期来看,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从中长期来看,是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结构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劳动力对先进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成为产业和企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瓶颈。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近几年来,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职业教育表现突出,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尽管如此,职业教育的尴尬处境并未因此改观。
长时间以来,职教生在不少人的眼里 “低人一等”,难以与高校毕业生相比,即使在大学生就业难远胜职教生的情势下亦是如此。这一偏见的形成,既有人才评价体系的问题,也有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还有职业教育本身各层面不适应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等等。
4月上旬英国威廉王子一家三口访问新西兰,令小王子的保姆玛丽娅 波拉洛大受瞩目,这也让人看到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另一番图景。据悉,被称“超级奶妈”的波拉洛毕业于享誉世界的保姆学校诺兰德学院,“能文能武,颇有学养”,不仅拥有教育学位,攻读社会学、心理学、儿童护理、历史、文学和教育等课程,还精通跆拳道。这种“全能服务”令英国的贵族富豪都以能请到一名身着灰褐色制服的诺兰德保姆为傲。
反观我国的职业教育,距离“引以为傲”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十八届三中会全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指明了今后职教改革的方向。综合看来,改变当前职教的尴尬处境,需要不同层面的政策措施合力完成,除却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监管,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职教生上升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推动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
一个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在我国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时期,我们既需要一流的高层次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工程师和技工。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就是让所有的人才,不论是蓝领白领,亦不论是综合型人才还是技能性人才,都能在各自己的领域体面而尊严地工作生活,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新的时代,在当前“一夜暴富”、“马上有钱”等捷径思维苗头闪现的情势下,重申劳动最光荣,倡导包括一切靠勤劳智慧合法致富的劳动都光荣,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