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事业单位公基:宏观经济调控(2)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支出法、收人法和生产法,比较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1.支出法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计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很终产品的总支出。谁是很 终产品的购买者呢?除了居民消费时进行购买以外,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即国外购买)也要进 行购买,由于进口提供的不是本国产品,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候,应减去进口。因此,用支出法计 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 支出的总和,并减去进口,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2.收入法
用收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用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人, 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得到国民收人;第二步是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再加上间接税净额 和固定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3.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即汇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所得总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计算 增加值的方法有所不同: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部门来说,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对第三产 业来说,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邮电通信业等盈利性部门,按纯收入计算;政府、教育、卫 生等非盈利性部门,按员工的工资收入计算;其他经济活动,也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估算。
国内生产总值=(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的销售收入一外购产品价值)+(盈利性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外购产品价值)+非盈利性服务部门
从业人员的工资总和+个体服务者的个人纯收入
以上三种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衡量与计算,从理论上说,这三种方法所计算的结果应该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提供的产品总和,由于总供给 也包括国外提供的产品,因而总供给还包括进口。在现实经济中,总供给中包括已经生产出来但销售 不掉而又不得不积压的产品,但这种供给并不形成有效供给。所以,在经济学中有意义的是有效 供给。
(二)总需求
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的购买能力。总需求不 同于一般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只是人们的欲望或愿望,它不一定有货币支付能力,而总需求是有货 币保证的,不过,这种有货币保证的需求能力也不一定总是能够兑现。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关系
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均衡
数量均衡即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相等。就数量均衡来说,我们仍然可以用国民经济核 算公式来说明。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出口),用 公式表示就是: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从总收人即总供给的角度看,有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国外的供给(进口),用公式表示 就是:
总供给=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收+进口
由于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很终还是要转化为消费和储蓄,因而上面的公式变为: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要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相等,就是要使:
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储蓄+税收+进口
上述条件如果能够实现,就基本实现了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均衡。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 数量均衡不是自发实现的,还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和信贷调节进而对投资和储蓄进行调 节)、财政政策(对政府购买和税收进行调节)和外经政策(对出口和进口进行调节)来争取。
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即是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品的需求,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资本的供给等于资本的需求,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外汇的供给等于外汇的需求。
要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需要多种政策手段相结合,采用更为复杂和更为灵活的调节方式。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政府经济管理的具体职能如下:
第一,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调整和控制国民经济的重大结构和基本 方向。
第二,公共品的提供。
第三,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