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纵是丑闻揭丑也要有限度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纵是丑闻揭丑也要有限度
【马上成”公”日 事业有成时】2014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将在5月31日举行,准考证开始打印,打印入口,查看<公告>辽宁华图教育每晚19:00与您一起备战事业单位考试,进入视频直播平台,关注微博@辽宁华图,微信:辽宁华图教育(syhuatu)掌握最新备考资料!在涉及网络及新闻媒体揭露、报道社会丑恶现象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时,就必须建立善意、公益和隐私权的标准
黄海波曾出演《激情燃烧的岁月》、《咱们结婚吧》、《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多部电视剧的主角,在观众群体中树立了民国好男人的形象。此事一出,即刻引来诸多媒体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有评论者说,这一丑闻,让黄海波在荧屏上树立的好男形象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他再也不能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现如今,影星、歌星之类已经俨然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每一次出场、每一个举动,甚至穿着打扮和做派,都会受到关注、引来追捧甚至众人的模仿。所以,把他们归入社会公众人物一族,恐怕已经不会有太多的歧义了。既然是公众人物,那不论是演员还是歌手,抑或是范围更广的音乐人、媒体人、知名人士和官员等,自然都要有一点公众的形象,而这形象也总应该是正面的、向上的、励志的。我曾说过,公众人物中当然是名人,大多也是能人。虽然名人与能人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凡是名人则多少都会有为众人所知的某种能力、能耐或者某一方面的成就。
比如有些人的能力是上天赋予的,他们成为音乐家、艺术家或者舞蹈家;有些人的能力是通过机遇与个人奋斗的结合获得的,比如成了政治家、发明家、演说家以及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学者。名人常常给社会带来新思维、新科技、新视觉,让更多的人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也让大众不断体味生活的多元、多彩和乐趣。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仰慕、追从甚至崇拜,获得更多的回报,也就无可厚非。不过,既然是名人,是公众人物,一旦出现了丑闻,也更容易被曝光、追踪和评论甚至成为众矢之的。这是作为名人应当付出的代价,也是社会对公众人物的一种监督。
名人其实是公众和社会的产物,他们自当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代表和载体。他们必须坚守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最基本的伦理底线,用自己那个群体及其个体行为所体现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品位去感染和引领社会。由此,黄海波涉嫖娼事件在第一时间即被曝光,并遭致主流媒体的广泛评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正是民众实现对公众人物知情权和对他们实行监督的重要途径。所以,那些认为曝光、报道和批评影星嫖娼丑闻就是侵犯他们隐私权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揭丑本身就有警示、教育和反思的意义,是一个社会必备的反应机制和功能。
当然,媒体揭丑也是一把双刃之剑。用之得当、恰到好处,对社会有益,具有正向效应;用之不当、使用过度,反而不利,贻害无穷。比如,一些人在网络上故意猎奇,对事件细节做过多描述,有的添油加醋编造曲折情节,有的直接将疑似卖淫女的照片公之于众,有的则进行人肉搜索,声称要弄清全部细节、公开真相等等。这显然是将对影星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罚和对社会的警示引向了歧路,背离了媒体报道和民众监督的本来意义。
事实上,鞭挞丑恶现象是一个正常社会的责任,其目的无外乎弘扬正气和警示世人。同时,影星、名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他们个人的隐私权保护虽然有异于普通公民,保护的范围也确实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不能不设任何底线,更不能无限制揭丑。因此,在涉及网络、新闻媒体揭露、报道社会丑恶现象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时,就必须建立善意、公益和隐私权的标准,要以目的的正当性作为出发点,坚守合法、有度和尊重人格的原则,不能失之过度,误导民众、损害当事人应有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不断健全现行法律制度,明确媒体(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揭丑、批评、监督中的社会、法律责任,在整个社会形成尊重他人人格、保护他人隐私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