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及解析(3)
工作常识五道
1.作为一般性公文的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的是()。
A.一、1、① B.一、(一)、1、(1) C.(一)、(1)、① D.一、(一)、1、①
2.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就容易使文字表达产生歧义。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一点“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C.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D.“哥偷的不是菜,哥偷的是寂寞。”小白领“偷菜”上瘾的背后,折射的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
3.人们在写信时常常在信的结尾上写“此致”、“敬礼”,“此致”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A.此时 B.奉上 C.到此为止 D.在此
4.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
A.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 B.立即向公安局报警,保护现场
C.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 D.立即报告国家安全部门
5.以一般性原理为前提,推出有关特殊的个别事物结论,这种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称为()。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分析法 D.定性法
答案
1.B.【解析】根据《行政公文处理办法》,一般性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按“一、(一)、1、(1)”顺序书写。
2.D.【解析】A项“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之间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且最后的“成书于……”与前半部分表述关联不大,应独立成句,故其前面应用句号;B项“何必……何必……”表达两个意思,故第一个“何必……”后应用问号,“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之间应用顿号;C项结尾的句号应在双引号之外;D项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故本题选D。
3.C.【解析】“此致”是从古文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4.C.【解析】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解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有关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故选C。
5.B.【解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分析法是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