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写作 > 呼和浩特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藏族孩子的“梦工厂”(2)

呼和浩特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藏族孩子的“梦工厂”(2)

2015-07-06 11:11      文章来源:半月谈网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消息: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第一时间发布内蒙古各类公考信息与备考资料,请随时关注,华图温馨提示广大考生提前进入备考期 ,同时诚邀您关注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nmghuatu

  在次平考上北京西藏中学7年后,益西旦增也来到了这里,度过了1年预科和6年中学生活。从家乡到内地,十二三岁的孩子们要逐渐适应内地的气候、饮食和风俗习惯等。在北京西藏中学工作20多年的副校长张梅说 ,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同,孩子们还闹出过不少笑话。

  一次,老师让学生把门带上(关上)。学生愣住了,误以为老师让他把门拆下来带走。还有的学生写作文夸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像狗一样快。”

  更多的是温情和感动。每逢周末、年节,很多老师都会领上几名学生,要么带着他们去逛街,要么带着他们回家过节。

  跟其他民族的同学相比,益西旦增和藏族同学每周还要多上一门课——藏文。

  益西旦增坦言,到内地上学后学藏语的精力会少一些,但只要自己用心是没问题的。他和很多西藏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讲藏、汉、英3种语言。

  来自拉萨中学的阿旺旦增,现在在北京西藏中学任藏语老师,讲授藏族传统、历史和诗歌。他认为,藏族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

  如今,内地西藏班受到越来越多藏族家长的欢迎。北京西藏中学的招生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100名学生,增至目前的270名。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急需人才3.2万余人,其中近半数为大学毕业生。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有130多个内地西藏班和内地中职班,共有在校生1.8万多人。

  更好地回来

  在求学的道路上,益西旦增越走越远:先是考上厦门大学英语系,后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就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内地西藏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会回到西藏,回到家乡。和次平一样,很多早期毕业生会选择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岗位。但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医生、商人、作家和金融家等。

  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仁增西绕在家乡开了一个藏式奶酪加工厂。一段时间里,西藏几乎所有西餐厅的奶酪都由他供应。目前,仁增西绕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准备上市有机奶酪。

  谈起自己的生意,38岁的仁增西绕信心十足:“我要把藏式奶酪推销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在北京西藏中学读高一的旦增次珍,跟父亲旺堆是中学校友。旺堆是拉萨市城关区藏热小学的校长,二十多年前从北京西藏中学毕业。与父亲从事教育行业不同的是,她想高考报考气象环保类专业,将来更好地保护家乡的环境。

  在1951年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15年免费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9%,初中毛入学率达98.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2.23%,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1年。

  数据令人鼓舞,但这场通过教育脱贫的长跑还远未结束。偏远农牧区的藏族孩子需要更好的老师、更明亮的教室和更多开拓眼界的机会。

  目前,西藏仍在努力提高区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内地学校也选派了很多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到西藏,让更多藏族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在西藏大学教英文的益西旦增,目前正带着学生做藏汉英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他常对学生讲自己的见闻,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越是去远方,越会思念故乡,越会感到你对它的感情。”益西旦增说,走得更远,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半月谈记者 程露 张京品 魏圣曜)

【推荐】2015呼和浩特事业编单位报名入口

(编辑:姜芃)

上一篇:呼和浩特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破解“恶人治村”顽疾 下一篇: 呼和浩特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市场风起云涌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