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国情专题参考答案(3)
44.【答案】B。解析: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这五大宗教,教徒人数共一亿多。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45.【答案】C。解析:计划生育,是指为了社会、家庭和夫妇的利益,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在适当年龄生育数量合理的子女,并养育健康的下一代,以增进家庭幸福,使家庭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计划生育并不与公民的生育权相悖。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领导人开始注意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间的紧张关系,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200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门法律,对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来,一共少出生了3亿多人口,我国的人口总量由原来占世界人口的1/4降为1/5。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有1400万,计划生育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基本人口政策。
46.【答案】C。解析: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47.【答案】A。
48.【答案】D。解析:中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耕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亚麻和甜菜。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土层深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主要的水稻、淡水鱼产区,素称“鱼米之乡”,并且盛产茶叶和桑蚕。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49.【答案】A。解析:中国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者多达1500余条。由于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河源到河口落差很大,因此中国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50.【答案】B。解析: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33亿吨,主要分布在北部,尤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最为丰富。铁矿的保有储量为457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磷、硫等矿产也很丰富。石油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部沿海浅海大陆架。稀土金属的储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稀土总量还多。
二、判断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B。解析: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而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政策。二是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22.【答案】B。解析: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散布在南海上的岛屿、礁、滩总称南海诸岛,为中国最南的岛屿群,依照位置不同称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23.【答案】正确。解析: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24.【答案】B。解析: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因为人口众多,中国也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4人。但分布很不均衡: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到全国的94.4%;而面积超过国土一半的西北地区,人口只占全国的5.6%。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中部地区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25.【答案】B。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