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害怕春节的熊孩子,是因为你还是个巨婴
辽宁人事考试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_辽宁华图每天为广大考生整理辽宁事业单位行测备考技巧、申论热点以及面试技巧等相关资料!了解更多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考、备考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华图事业单位频道(http://ln.huatu.com/sydw/)
去年开始“巨婴”成为流行词,似乎可以对很多现象贴上这个标签。“巨婴”无非就是身体已然长成大人,心智却还留在童年阶段。于是,很多身边不如意的吐槽,都可以扣上巨婴的帽子,比如:小夫妻不和睦,互相指责巨婴;新来的90后下属不服管,就是巨婴;反过来,也可以指责自己的领导、长辈是长不大的巨婴。
其实,这个词之所以会那么热,我认为,是因为反对巨婴者,自己就是巨婴。这形成了“精神上的共生”。只有巨婴症患者,才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巨婴症。
因为巨婴吐槽的核心,并不是事情有多不公平、对方有多歹毒,而是“对方居然不让着我点儿”。
亲戚家的儿子玩坏了你的公仔,他们家大人居然呵呵一笑了之,没有向你负荆请罪;一个点头之交的半熟脸,让你顺手帮个忙(居然还是免费的);实习生居然不肯帮自己拿个外卖……
如此种种小事,便足以触发有些人在自家的豆瓣、知乎、微信、微博上的宏论:从动机到行为,从文化传统到现代思潮,根子挖到灵魂深处,发掘出对方这种行为是多么不可理喻,对自己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这种声讨情绪必须是饱满的,言辞必须是犀利的,恨不得一句话一换行,一句一个惊叹号,一句一个自循环的背景嘶吼……这自然能将“现场气氛”搞热,认识的,不认识的围观者感同身受,纷纷助拳,附议对方是多么巨婴。
其实,亲戚家孩子玩坏了你的手办,无论手办对你有多重要,他就只是一个孩子,他真没有让着你的义务,相反这个义务是指向你自己的。写作者在满腔义愤控诉对方是“巨婴”之后,忘了自己才是那个抱怨别人不肯让着他的“巨婴”(真不能忍受“熊孩子”,舍得跟亲戚翻脸就行,真的不用到公共舆论场里抱怨)。
半熟脸求你免费帮个忙,不愿出手,可以婉言拒绝。人家提出请求,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没对你造成什么损失,不用到自媒体上写出几千字来控诉。
为什么如今这些无聊的文字,越来越多,每况愈下呢?首先,自媒体的兴起,大幅降低了人们的“文明阈值”,禁忌和底线会变得越来越低,原本不能在公共舆论空间里讨论的鸡毛蒜皮,如今反而大张旗鼓地牢牢占据了舆论角斗场的核心。
在一个白纸黑字的时代里,你写2000字吐槽亲戚家的“熊孩子”,是一件很羞耻的事。而自媒体发达,使得文字越来越“轻”,而受众和作者,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也越来越“弱”,搔弄到之前没有搔弄过的痒处,便可以10万+了,文字直奔挖鼻孔式的感官刺激而去。那些文字庄严时代不能写的内容,如今反而成为舆论场新宠。巨婴,更像是对自媒体时代本身的一个隐喻:浅薄,并且自负。
其次,网络时代,主体不自然地把自己“设定”为年轻人。而年轻人又恰与“妈,你来评评理,人家都不让着我”的反巨婴心态人群高度吻合。
谁在黑夜里伸出手指?按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里的说法:当手指伸出时,不仅指向对方,而且也反过来指向伸出手指的人;当一个人鄙视、谴责和攻击别人身上的恶时,其实是他的内心“投射”,这样他就可以感到心安理得,消除自己心里的耻感。
文字越来越“轻”,叙事越来越重口,情绪越来越刻薄,传播却越来越强大,大家说,谁才是“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