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18.7.26)
1. 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
A. 全体公民
B. 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C. 年满18周岁的公民
D. 年满18周岁的享有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BC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2. 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
A. 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 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 丁为了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A项,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故A错误,排除。
B项,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故B正确,当选。
C项,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构成犯罪预备,故C错误,排除。
D项,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3. 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 )为公示方法。
A. 交付
B. 占有
C. 登记
D. 合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权变动。物权变动是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所谓公示,就是使他人可以察知物权变动的外在表现方式。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变动以交付占有为公示方式,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
ABD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4.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下列属于国际法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B.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法的内容。国内法与国际法,这主要是以法的创制主体、适用范围和渊源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国内法是指由国内有立法权的主体制定的,其效力范围一般不超出本国主权范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法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间制定、认可或缔结的确定其相互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并适用于它们之间的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国际条约。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ACD属于国内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 解决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B. 保持物价稳定人民生活稳定
C.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ABD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