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福建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申遗成功,更应该做好服务(2)
应该肯定的是,我国大多数世界遗产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很重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和趋势。比如,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的称号当成摇钱树,一旦申遗成功,要么门票涨价,要么过度商业开发,根本不考虑其负荷能力;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当成政绩,重申报、轻管理,只顾给自己脸上“贴金”,不顾世界遗产好坏。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古城、山西五台山……这些耳熟能详的世界遗产,都曾被爆出违规开发、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地方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黄牌警告。哪怕是中国首个世界遗产——长城,也未能幸免,各种保护不力的新闻屡见报端。
地方政府当然可以积极努力地申遗,某种角度上说,把一些世间少有的、别具特色的、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推荐给世界,遗留给后世,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世界遗产仅仅当成一种资产、一种谋利的工具,而要明白遗产的概念是什么,申遗的初衷或者说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保证世界遗产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文化财富并传承下去。
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要严格落实、遵守有关世界遗产的公约,强化作为缔约国的承诺与责任;要加强与其他世界遗产大国在文物保护、法规建设、文物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严格保护、依法管理、永续发展、成果共享;要对世界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相关人员有更严谨严格的考核、问责机制,防止“指挥棒”跑偏;要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政府民间“总动员”,来保护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中国名字越多,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就越大,并且这是一份世界责任和担当。方方面面都应该努力用行动证明,中国不仅是世界遗产的数量大国,而且是保护世界遗产的“质量强国”。
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其实是在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管有没有世界遗产这个光环,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每一处绿水青山和文物古迹,对自然和文明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一种“遗产”意识。作家冯骥才说:“城市,你若把它视为一种精神,就会尊敬它、保护它、珍惜它;你若把它只视为一种物质,就会无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随心所欲地破坏它。”道理都是相通的。(林琳)
中国青年报: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不断增长,当然可喜可贺。世界遗产越多,越能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这让每个中国人自豪。正在人们欢欣鼓舞之际,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一句“不要把申遗成功作为‘政绩’”,就像是一盆冷水,浇醒了不少人。
申遗是一个长期过程,且需排队,没有政府部门的精心准备,没有无数人辛苦劳作,不可能申遗成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相关部门视为政绩未尝不可。不过,刘玉珠的提醒显然更有意义,即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做好保护和管理。
保护好世界遗产才是真正的政绩。如何保护,见仁见智,其中一大前提就是,不把申遗成功当终点,少一些狂欢,多一些冷静。特别在大众欢欣鼓舞之际,多一些清醒与责任意识。
毋庸讳言,“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的确存在。早在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司巡视员王凤武就坦言,“前些年,国内确实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一旦申遗成功,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一些地方出现了无序建设、过度开发的情况。有些地方受到联合国有关专家批评,所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案例是,武陵源申遗成功后,因旅游设施泛滥和城市化倾向而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评。当时此事惊动了国务院总理,明确要求:下决心加紧拆迁景区内违章建筑,还武陵源景区本来面貌。
故此,切莫认为申遗成功了就万事大吉,更不能把申遗成功当成过度开发的理由,当成敛财的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申遗成功后必须强化保护,但怎么保护?这需要厘清两个问题:
其一,别把开发当成保护,保护世界遗产的核心环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体现在坚决反对干扰和破坏世界遗产的一切行为;不为,体现在遏制牟利冲动。按照中央相关部门的要求,保护世界遗产可遵循若干规定,比如,必须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审查、监管,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后再予以确定;继续加强对重点景区的遥感监测,并派稽查组实地了解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制止问题;加强法规建设,各地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务院制订的条例及各省市制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
其二,别以保护名义收费,把游客当成摇钱树。申遗成功,有时游客恐怕最怕听见的是“保护”二字。原因很简单,一旦申遗成功,立马身价倍增,一些地方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提升票价,并且以保护世界遗产的名义提升票价,谁敢反对?保护=收费,未免狭隘。保护世界遗产离不了资金,如何筹措资金确实需要探讨,但该不该掏游客的口袋?如果掏了,这些钱真正会用在保护上吗?如果掏上了瘾,是不是会一直在票价上做文章?到最后,游客的钱没少花,服务却没怎么享受,而世界遗产变成了不会说话的赚钱工具,这岂不是背弃了申遗的目的?
“世界遗产在地域上是我们的,但绝不仅是我们的,而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共享的。保护是我们的义务,传承是我们的责任。这才是‘申遗’最根本的目的。”有学者如是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努力成为与世界遗产数量相符的世界遗产强国,方是公众认可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