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公共基础知识 > 【事业单位招聘网】公基:汉字的演进(2)

【事业单位招聘网】公基:汉字的演进(2)

2019-10-22 15:33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观其特点,正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楷书的名家很多,创造出许多有代表性的字体,如“欧体”(唐·欧阳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柳体”(唐·柳公权)、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赵体”,宋末元初))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也称四大楷书。颜真卿和柳宗元被并称为“颜筋柳骨”。其代表作分别为: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楷书为现代常用的标准。

七、草书

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代表作如三国时期吴国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草书,字的体势一笔而成,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到唐代的张旭、怀素,宋代的米芾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草书为书法家所常用。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

八、行书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王珣创作了《伯远帖》,王献之创作了《鸭头丸帖》等。

【习题】

1. (单选)关于隶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隶书起源于西汉时期

B. 隶书在唐朝发展到顶峰

C. 书写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D. 隶书奠定了行书的基础

【答案】C【解析】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奠定了楷书的基础。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多选)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也称四大楷书。

B. 颜真卿和柳宗元被并称为“颜筋柳骨”

C. 颜真卿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D.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答案】ABD【解析】颜真卿的代表作为《多宝塔碑》、柳公权的代表作为《玄秘塔碑》,C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3. (单选)下列关于行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B. 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C. 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D. 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伯远帖》

【答案】D【解析】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王珣创作了《伯远帖》,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编辑:李晴晴)

上一篇: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安工作的特点 下一篇: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经济学热词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