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公共基础知识 > 公共基础知识之核物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之核物理学

2012-06-05 10:52      文章来源:新疆华图

  核物理学又称原子核物理学,是20 世纪新建立的一个物理学分支。它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射线束的产生、探测和分析技术;以及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物理问题。它是一门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学科。

  核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初期 1896 年,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这是人们第一次观察到的核变化。现在通常就把这一重大发现看成是核物理学的开端。此后的40 多年,人们主要从事放射性衰变规律和射线性质的研究,并且利用放射性射线对原子核做了初步的探讨,这是核物理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为了探测各种射线,鉴别其种类并测定其能量,初步创建了一系列探测方法和测量仪器。大多数的探测原理和方法在以后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有些基本设备,如计数器、电离室等,沿用至今。

  探测、记录射线并测定其性质,一直是核物理研究和核技术应用的一个中心环节。放射性衰变研究证明了一种元素可以通过衰变而变成另一种元素,推翻了元素不可改变的观点,确立了衰变规律的统计性。统计性是微观世界物质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同经典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有原则上的区别。

  放射性元素能发射出能量很大的射线,这为探索原子和原子核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武器。1911 年,卢瑟福等人利用α 射线轰击各种原子,观测α 射线所发生的偏折,从而确立了原子的核结构,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这一成就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不久,人们便初步弄清了原子的壳层结构和电子的运动规律,建立和发展了描述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

  1919 年,卢瑟福等又发现用α 粒子轰击氮核会放出质子,这是首次用人工实现的核蜕变(核反应)。

  此后用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原子核的主要手段。在初期的核反应研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1932 年中子的发现和1934 年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合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中子的发现为核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中子不带电荷,不受核电荷的排斥,容易进入原子核而引起核反应。因此,中子核反应成为研究原子核的重要手段。在30 年代,人们还通过对宇宙线的研究发现了正电子和介子,这些发现是粒子物理学的先河。

(编辑:姜芃)

上一篇:公共基础知识之自然地理学 下一篇: 公共基础知识之核世界奥秘的探索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