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出了新的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标志: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代表作:《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力量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标志: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的阶级》
【练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
C.从思想上对党理论的阐述
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2020年全国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汇总(4月27日)04-27
- 2020年四川省宜宾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67人公告04-27
- 2020年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292人简章04-27
- 2020年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卫健系统招聘高层次及紧缺专业毕业生91人公告04-27
- 2020年浙江省温州平阳县事业单位引进人才109人公告04-27
- 2020年广东省韶关仁化县第二批丹霞英才暨急需紧缺人才网络视频招聘117人公告04-27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2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3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4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5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管理常识》 01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管理常识》 0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