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四)(4)
3.矛盾的不平衡性
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其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比较容易解决;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互相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指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中,其对立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矛盾的次要方面,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次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二者可互相转化。
4.矛盾的方法论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论,就是看到两方面的同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及变化发展的内心动因;
是贯彻于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
(一)现象和本质
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区别与对立
①现象,有真象和假象。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从反面歪曲体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
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③区别:
现象本质
个别的、片面的;同类现象的共性;
多变的、易逝的;相对稳定的;
表现于外,表面的,感官可直接感知的;深藏于内,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把握;
丰富多样的。单纯的。
2.辩证统一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 2020年全国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汇总(4月27日)04-27
- 2020年四川省宜宾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267人公告04-27
- 2020年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292人简章04-27
- 2020年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卫健系统招聘高层次及紧缺专业毕业生91人公告04-27
- 2020年浙江省温州平阳县事业单位引进人才109人公告04-27
- 2020年广东省韶关仁化县第二批丹霞英才暨急需紧缺人才网络视频招聘117人公告04-27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2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3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4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公共管理》 05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管理常识》 0104-13
-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管理常识》 0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