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首页
微信

华图教育

微信号:huatuv

+ 关注
微博

华图教育

官方认证微博

+ 关注
登录 | 注册
你的位置:首页 > 备考技巧 > 公共基础知识 > 2015石河子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一(10)

2015石河子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一(10)

2015-05-15 10:54      文章来源:互联网

  1.【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说法太过绝对,大国间的国家利益可以调和。B选项正确,俄罗斯与美国在克里米亚公投事件中的角力其目的都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C选项错误。本题与我国外交政策无直接联系。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体现国家间共同利益,美国与俄罗斯角力也不能支持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对外活动的出发点这一说法。

  2.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习近平谈到:“焦裕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CD说法都不完善,本题选择B选项。

  3.【答案】B

  【解析】两种养老保险并轨可以减小城乡之间由于地域关系带来的不公平,推动城乡差别的消除。ACD三项说法均与题干联系不紧密,题干中主要表述的是城乡两地的差异与养老保险区别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A

  【解析】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工作会议2013年6月18日在北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他强调指出,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故选A。

  5.【答案】A

  【解析】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故选A。

  6.【答案】C

  【解析】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俗称“中央国安委”、“国安委”,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下属机构。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

  7.【答案】c。【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2)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3)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9.【答案】D

  【解析】:恩格斯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答案为D。

  10.【答案】B

  【解析】: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弃旧创新,生机勃勃。

  11.【答案】C

  【解析】唯物主义具有三大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坚持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说法,贬低了偶然性的地位,故A项说法错误;偶然性是可以认识的.故B项错误;偶然性具有不确定性,故C项错误;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以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偶然性。所以答案只能为D。

  13.【答案】B

  【解析】: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这说明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此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4.【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

  15.【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为,它以事实为依据,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和凝固化,通过概括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选项A、C、D观点正确,但是与题干连接起来就不是正确的命题了,故排除。

  16.【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答案】B

  【解析】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主观主义的时候所说的。

  19.【答案】A

  【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0.【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21.【答案】D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答案】B

  【解析】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3.【答案】C

  【解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发展生产力是首要原则,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根本原则,按劳分配是重要原则。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故选C。

  24. 【答案】C

  【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历史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5.【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故选B。

  2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八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属于国家层面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属于社会层面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属于个人层面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本题选择C项。

  27.【答案】A

  【解析】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运用一审和二审程序进行了审判,即宣告审判终结的制度。两审终审制是案件的审级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为一审审结后,还可以经过第二个审级的审判,第二个审级为案件的最终审级。案件的审级制度决定于国家的司法制度。但是民事诉讼并不都是两审终审。以下为两审终审的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3)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9条,确认婚姻效力的案件也实行一审终审。所以答案选A。

  28.【答案】A.

  【解析】所谓相邻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住宅建设用地供应趋紧,有些开发商违规施工,超规划建设,导致新建住宅楼层数过高,密度过大;有些人甚至为求便利,乱搭乱建,影响相邻建筑的通风、采光,使因“阳光权”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故A正确;劳动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原告应该是劳动者,而非公司,故B错;单位诉讼一般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法人授权的人向法院起诉,故丙某无资格,因此C错;编辑部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故D错。

  29. 【答案】C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30.【答案】A

  【解析】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题目中彭某已经着手实施故意杀害行为,只是由于未击中和惧怕罪行暴露而停止继续射击。彭某的行为属于已实行终了的能犯未遂。选项A正确。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形态。题目中王某是出于对惩罚的惧怕而停止犯罪,并非自动停止。选项B不正确。选项D明显错误。

(编辑:姜芃)

上一篇:2015年石河子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提分卷二 下一篇: 2015新疆公安机关招聘考试:法律常识练习题
事业单位:htshiyedanwei
想考事业单位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备考资料
每日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