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企备考:史上水利工程(2)

(2)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六门陂
又称六门堨,是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于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主持修建的。它位于穰县(今河南邓县)之西,壅遏湍水,设三水门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公元5年),又扩建三石门,合为六门,故称六门堨。
(3)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鉴湖
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城西南,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鉴湖是一处适合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江南水乡型风景名胜区,由东跨湖桥、快阁、三山、清水闸、柯岩、湖塘6个景区和湖南山旅游活动区组成。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
(4)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3、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1)芍陂(quèbēi)
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芍陂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2)茹陂
茹陂,古代水利工程。在今河南固始东南。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开凿。
4、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5、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又称期思陂,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是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部地区。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
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6、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
看完以上知识点,下面来1道题巩固一下吧。
刷题巩固
1、下列古代水利工程中,始建于秦朝的是:
A. 都江堰
B. 坎儿井
C. 灵渠
D. 京杭大运河
【答案】C
【解析】
C项正确: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造,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成。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605/384424.html
更多国企招考资讯请关注华图:国企考试网

国企招聘公众号:yangqiguoqizhaopin

微信扫一扫加入全国备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