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企备考技巧:议论文写作难点之概念界定

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的文章,然而很多人对于议论文的理解非常的片面。其中一点就在于不能坚持同一律。
如何让文章写作符合议论文逻辑中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同一律呢?
给各位小伙伴,介绍一下华图最新研发的议论文写作方法之概念界定
(1)化虚为实
在综B/C的文章写作中,我们的论点所围绕的核心词汇,其往往是一种抽象概念,那么可以通过化虚为实的方法。
【例】何为盲从?顾名思义,盲从就是指那些对某件事缺乏亲身感受,没有自己独立见解,从而盲目跟从别人的行为。盲从心理在我们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着,我们总认为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会更安全,不会犯错,带着这种心理,我们的生活就变得“人云亦云”起来。(来自:《拒绝盲从》)
对于盲从的界定,作者并没有执着于用理论去解释,这样就会给人以迷惑感,而是化虚为实,从抽象的词汇化具象为“与大多数人的相处”这一层面上,给人以具体感。
当然,在实际写作文章中,如果有的概念比较具体,那么说明其内涵较窄,很难展开,此时可以通过化实为虚,运用理论分析,深化对于概念的解释。
(2)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有联言判断,由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来表达;有假言判断,由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表达;有选言判断,由选择复句来表达(选言判断在议论文写作中极少出现,在此不作展开)。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学会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来表达,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帮助我们多方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①联言判断
【例1】同情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接,同情者与被同情者同等情感流动。同情不是一种荣誉、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责任、义务,不可为求名而施予,因为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来自:《说“同情”》)
在本文中,对于“同情”,通过反复的“不是……不是……,而是……”的句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辨析,体现出思维的严密与深刻。
【例2】最能反映女人品味的,不是她的衣着、爱好,也不是她开的车、看的书、家里的装饰,而是她爱上一个怎样的男人。即使她在其他方面品味优雅,若爱上一个差劲的男人,便功亏一篑。(来自:张小娴)
对于女人的品味,通过“不是……,不是……”反对某些方面,进而用“而是……”引出对于女人品味的定义,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例3】
何为率性而为?
率性而为并非不知深浅地张扬个性,也不是无所顾忌的特立独行,更不是任凭喜好的胡作非为,而是坚持基本的准则,守住做人的底线,遵循社会的道德。在率性的背后首先应是思考斟酌,明辨是非,然后才是不顾世俗的释放自我。
对于率性而为,作者先是对率性而为单独设问,引起注意。然后从“不是……,也不是……,更不是……,而是……”的联言判断,用递进的否定判断,通过在正反对比中,鲜明揭示率性而为的特征。
②假言判断
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用“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做逻辑联结词,如“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么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
【例】如果一夜之间,超过一千个人知道了你的名字、你昨天做过的事去过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一万个人呢?十万人呢?“为人所知”大概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这是一种被监视的状态,“监视”之后的评价也会使生活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别人对你的看法,即使你选择去“无视”,也难以真正再重新获得自己的生活。外界的过高评价、过多的关注便成为压垮“史学奇才”林嘉文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人的评论大多是自己的观点,却会有奇妙的社会感在里面,仿佛他人之语就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一致看法。如果评价持肯定态度,也许会给你正面的激励,但是如果带上了浓重的负面意味,就很有可能将人带到自我怀疑的深渊。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709/387937.html
更多国企招考资讯请关注华图:国企考试网

国企招聘公众号:yangqiguoqizhaopin

微信扫一扫加入全国备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