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6000题 第一章 政治·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二

事业单位相关推荐

专项训练二

一 、单项选择题

1.B [ 解析] ① :从困难时期的人们提倡节衣缩食到现代年轻人以能吃 、爱吃 、 会吃为荣 ,体现了人们物质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提升 ,而物质条件的提升导致了人们思 想 、生活方式的改变 ,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①当选 。 ②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 ,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 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该项表述正确 ,但题干未 体现 。 ②排除 。 ③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 因人而异 。 该项表述正确 ,但题干未体现 。 ③排除 。 ④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 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 、地点 、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 ④当选 。 因 此 ,选择 B 选项。

2.D [解析] “主观见之于客观”就是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 实践是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 。 一方面 , 实践 受主观认识的指导 ,联系着主观认识 。 另一方面 ,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 ,联系着 客观事物 。 所谓客观世界 ,与主观世界相对 ,它是指“物质的 、可以感知的世界”,它 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 从内容上看 ,它包括两个部分 , 即自然 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 。 所谓“客观”是指一切客观存在 ,它包括思维以外的一切领域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A [解析]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 用 。 面对疫情蔓延 ,“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积极研究抗疫方案 ,体现了发挥主 观能动性 。 A 项正确 。 题干没有体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B 、C 项排 除 。 D 项 说 法 错 误 , 应 为 人 的 意 识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反 映 。 因 此 , 选 择 A 选项。

4.C [解析] 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 ,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基础 ,这体现了认识 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 识 。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 ,必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5.D [解析] 人类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 A 、B 、C 三项均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 D 项 :刑 天舞干戚象征的是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并未涉及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 因此 ,选 择 D 选项。

6.C [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 即认识论问 题 。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 凡是认为物 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就是可知论; 反之则为不可知论 。 因 此 ,选择 C 选项。

7.A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 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 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但无论 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只有一个来源 ,就是实践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8.D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 中国也每时每刻 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 ,不断认识规律 ,这说明理论创新的依据是实践与认识的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 。 D 项正确 。 A 项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 的能动反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 ,人的认识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 的 、创造性反映 。 A 项说法过于绝对 。 A 项错误 。 B 项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内在地 要求主观和客观 、认识与实践必须是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 B 项错误 。 C 项: 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 , 理论创新无法超越实践 ,更不会高于实践 。 C 项错误 。 因此 , 选择 D 选项。

9.B [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 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 ②③说法 正确 ,①说法错误 ,④说法绝对化 ,木星探测实践能否如期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 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0.D [ 解析] 历史中的个人 ,按其对历史进程影响的程度 ,可分为普通人物和历 史人物 。 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影响较大 , 在历史进程中留下自己鲜明印记的知名人 士 。 反之 ,则是普通人物 。 按照历史人物对历史影响的性质 ,又可将其分为杰出人物 和反动人物 。 前者是指推动历史进步的历史人物; 后者是指阻碍历史前进的历史人 物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11.C [ 解析] 对生物生长的认识 ,现在和以前相比较有了重大的进步 ,这是因为 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科 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的生存与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给人们 的认识带来了反复性 。 ②③正确 。 但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过程 ,而是发展的过程, 真理也不是认识超越了历史条件 ,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 。 ①④错误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2.D [ 解析]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 ,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 么就反映什么 ,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 ,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 周国平与 萧伯纳的观点不同 ,主要原因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 认识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13.B [ 解析] “会看的看门道 ,不会看的看热闹”指行家观察事物 ,注重的是表 象后的真实用意或做事的诀窍; 外行看事物 , 只看到表面现象 。 体现了认识事物要透 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所以 ,“热闹”是指现象;“门道”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4.A [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 ,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 ,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 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来支配自然界 。 蜜蜂建筑蜂房是出于动物的本 能 ,而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 ,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绘制 蓝图和行动步骤 , 所以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改造和创造活动 。 因此 , 选择 A 选项。

15.C [ 解析]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范畴 ,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 客体不都是物质形态的 , 比如人的思想 、心理活动等 ,它们都是主体研究的对象 ,属于客体的 范畴 ,但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存在 。 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事物 ,都是主体实践的对象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6.C [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人民群众的 历史地位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焦裕禄“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 “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于是深受群众爱戴 ,表明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 性 ,C 项正确 。 A 、D 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排除 。 B 项表述错误 ,生产力始终是促 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7.D [解析] 真理的条件性是真理具体性的内容之一 。 真理的条件性是指真理 的界限 。 界限是真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 由于真理只是 反映事物的本质方面 ,不能包括对象的一切 , 因此即使在它适用的界限内 ,也必须与当 时 、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 。 不同条件下的三角形内角之和不同说明了真理是有条件 的 、具体的 。 ②④正确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18.C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感性认识是借助于感观所获得的关于事物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获得的是关于事物现象的感知 ,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理性 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获得的是关于事物 本质的信息 ,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感觉只是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出自毛泽东的《实践论》,其中 ,“感觉”指的是感性认识 ,“理论”指的是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样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9.B [解析] 在认识系统中 ,认识客体是与认识主体相对应的另一基本要素 ,是 在认识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 ,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也就是说认识的 客体是指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20.D [解析] A 项:“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意思是 ,我把房子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你问我为什 么能做到这样 ,那是因为我的心性超然 , 不惹尘俗 , 自然就会觉得住的地方很偏远 。 诗人将“心性”看做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是典型的主观唯 心主义的观点 ,A 项正确 。 B 项:“少年安能长少年 ,海波尚变为桑田”意思是 ,人的 一生少年的时光怎么能长久呢 , 即使是波涛翻滚的大海也有变成农田的那一刻 。 诗句 体现的正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项正确 。 C 项:“方生方死 ,方死方 生”意思是 ,刚出生就灭亡 ,刚灭亡就出生 。 诗句只承认绝对运动 、否定相对静止 ,是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项正确 。 D 项:“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 ,文 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 ,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 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 映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1.A [解析]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者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 劳动 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 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 ,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生产工具 。 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所加工的一切对象 。 劳动资料和劳动 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 。 在上述三个要素中 ,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 , 因为劳 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 ,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的掌握 和作用下 ,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22.C [ 解析] “行之力则知愈进 , 知之深则行愈达”出 自南宋张栻《论语解 · 序》,意思是 ,“知”与“行”相互生发 、相互促进 ,越是深入实践 ,认识越能精进;有 了越发深刻的认识 ,实践越能通达透彻 ,“知”与“行”自始至终相互随行 。 这句话体 现了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 穷 ,这就是认识的完整过程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23.C [ 解析] 马克思曾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并不是一个理 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 即自己思 维的现实性和力量。”题干强调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思维的真理性 。 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24.B [ 解析] 生产实践是人的生命存在 、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活动的基础 。 生 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生产实践决 定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②生产实践决定各类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生产 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 、教育 、科学 、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25.B [ 解析] 由题干第二句话可以得出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 题干 第一句话提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同 ,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 其他社会关系也不同”,也就是说社会关系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 综上可知 ,决 定人的本质最根本的因素应当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26.D [ 解析] 本题的“危险”教育理念 ,是给孩子灌输玩火很危险的认识 ,不如 让孩子亲自体验进而认识到火是危险的 ,使孩子以后再看见火就会规避 , 由此说明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 D 项正确 , 当选 。 A 、B 、C 项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干内容 ,排除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7.B [ 解析] 我国政府扶贫政策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扶贫”,是根据我国 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而转变的 ,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哲学原理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28.D [ 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 它包括阶级关系 (基础关系) 、维护这种关系的国 家机器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 、组织和设施等 。 在阶级社会中 ,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 政治思想 、 法律思想 、哲学思想 、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 。 国家政 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9.C [ 解析] 题干意思是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一 个方面的认识 ,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 ,人们没有认识或没有完全认识 ,仍需要通过实践 来认识 。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有限性 , 即在一定条件下 ,人们对事物的 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不完全的 。 题干承认世界上尚有未 被认识的事物 ,实际上也就承认了相对真理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30.A [ 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 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A 项 说法正确 。 B 、C 、D 三项说法错误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31.D [ 解析] 价值判断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指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 并不是所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都是正确的 ,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就必须深入实际 ,坚持真理 ,遵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 D 项说法正确 , 当选 。 A 项说法错误,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体 , 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 因此 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是积极参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排除 ,B 项说法错误 ,价值 观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但不能决定 ,排除 。 C 项说法过于绝对 ,奉献故乡也能实现人生 价值 ,排除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2.D [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但历史依然在向前 发展 ,这表明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在不断推进历史的发展 ,且该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的内容 。 A 项属于唯物论的内容 。 B 项和 C 项属于辩证法的内容 。 因此 , 选择 D 选项。

33.D [ 解析] 题干中出现最多的两个词 ,分别是“发展”和“人民”, 明显体现 的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即“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A 项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 A 项说法错误 。 B 项不属于哲学原理 。 C 项说法正确 ,但 题干并没有强调改革的作用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4.B [ 解析]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 ,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不平衡性 。 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其社会意识发展水 平不一定是较高的 ,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有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 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5.C [ 解析] A 、B 、D 项均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但最突出的表现则是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的原理 ,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 :从根本上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但某种社 会意识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 会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 因 此 ,选择 C 选项。

36.A [ 解析]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其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最终还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社会 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 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37.C [ 解析] A 项:“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 ,从书本上得 来的知识 ,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 ,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 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排除 。 B 项:“耳闻之不如目见之 , 目见之不如足 践之”意思是 ,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 ,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 去做 ,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排除 。 C 项:“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 将欲 废之 ,必固兴之”意思是 ,要削弱的 ,必先加强一下 ;要废弃的 ,必先兴起一会儿 ,体 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符合 题意 , 当选 。 D 项 :“不闻不若闻之 ,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意思是 ,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 ,听到的不如见到的 ,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 , 了解到的 不如去实行 ,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排除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38.B [ 解析] 真理的绝对性 ,包括两层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 ,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在它所反映的限度和范 围内永远不能被推翻 。 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 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 ,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认识每前进一步 ,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 近 ,这一点也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 这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至上性 。 认识的至上性是指 人类的认识能力 、思维能力是无限的 、绝对的 , 即人类是可以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的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9.C [ 解析] 认识论认为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人们通过实践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使意识中的东西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中 ,奋斗就 是实践的过程 ,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实践使美好的幸福生活成为现实 ,体现了实践的直 接现实性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40.A [ 解析] 真理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客观性是真理的根 本属性 。 原因在于 ,第一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 真理的内 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 ,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多数 “科学流言”脱离了社会实践 ,未被社会实践检验 ,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 拓展] B 项:真理的主观性,指的是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 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B 项错误 。C 项:真理的 一 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 来说,真理只有 一个,它不因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这与题干无关,C 项错误 。D 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D 项错误。

41.A [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 活动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 。“伟大梦想不是等出来 、喊出来的 ,而是拼出来 、干出来的”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 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路而出 ,是因其集 聚了千里奔涌 、万壑归流的洪 荒 伟 力”说 明 了 实 践 可 以 改 造 世 界 。 因 此 , 选 择 A 选项。

42.A [ 解析] “领导要做群众的先生 ,先得做群众的学生”体现了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意蕴是唯物史观中 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与实事求是无关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43.B [ 解析] 题干中“用汗水浇灌收获 , 以实干笃定前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性 。 A 项:“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 出 自老子《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意思是, 狂风不会整天刮 ,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 。 强调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法则 ,都有规 律可循 。 A 项排除 。 B 项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意思是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 强调 要去钓鱼才不会空有羡慕之情 ,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 B 项当选 。 C 项:“守其故物而 不能自新 ,虽其未消 ,亦槁而死”出 自王夫之《思问录 · 外篇》,意思是 ,抱残守缺不 能坚持发展自我更新 ,虽不会马上消亡 ,但是也会像缺水的植物一样失去生命力枯萎而 死 。 说明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不能抱残守缺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保持事物的生命力 。 C 项排除 。 D 项 :“君子不蔽人之美 ,不言人之恶”出 自《韩非子 · 内储说上七术》, 意思是 ,君子不掩盖别人的好处 ,不谈论别人的坏处 。 说明要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 正确的思想意识 。 D 项排除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44.D [ 解析] ① :“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说法正确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但是理论创新题干未提及 。 ② :“利用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说法正确 。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在人的意识之外 独立存在 。 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③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说法正确 。 科学的本 质就是创新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 ,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变革 作用 。 ④ :“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 。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 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所以 ,并不是所有部分 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题干中5G 是创新的结果 ,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体现了创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5G 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 , 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体现了利用 5G 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固有联系又创造新的联系促进产业 转型和经济发展 。 ②③符合题意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45.C [ 解析]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是指 :其一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适用于特定条件和范围 ,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 ,就转化为谬误 。 其二 , 真理 是发展的 ,是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如果实践发展了 ,还照 搬过去的理论 ,或者把将来才能有条件硬搬到当前现实中实行 ,在这两种情况下 ,真理 都会转化为谬误 。 其三 ,真理是全面的 ,如果把其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 ,加 以夸大 , 以致与其他原理相对立 ,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 。 对比四个 选项 ,C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46.B [解析]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 态 。 这三种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性社会 、物的依赖性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 因 此 ,选择 B 选项。

[拓展] 三种社会形态:①完全由自然发生的人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是第 一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②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 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③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 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这 一基础上的自 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第 二 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了条件。

47.C [解析]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是离开人的社会性 、离开人的历史发展 ,去观察 认识问题 。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把认识只看作是消 极地 、被动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和作用 。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 ,人的认识并 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 、被动的产物 ,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 过程中产生的 。 故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离开了社会实践 ,没有把辩证法应 用于反映论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 ABD 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实践决定认识 , 因为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并且只有 通过实践检验才能掌握其规律 ,并且促进新思想的不断发展的 。 ABD 项正确 。 C 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由于这是一个需要理论的时 代 ,所以产生了新时代的思想 。 这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 即理论是服务于实 践的 ,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C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ABCD 选项。

2.BD [解析]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 根据题意 ,对他人和社会 的贡献大小不必强求 ,具有“成为一砖一瓦”的奉献精神才是必须的 。 B 项正确 。“成 为一砖一瓦”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形状”进行打磨 , 以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体现了自 我砥砺的要求 。 D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BD 选项。

[拓展] A 项:“不能成为伟大的大人物,可以原谅”说明“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选项 。A 项错误 。C 项: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根据人生价值的定义,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他所在的社会,所以人生价值不能超越社 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C 项错误。

3.ABC [ 解析]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 ,但又不能把这种相互 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 , 它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 系 , 即目的与手段 、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能动者与被动者之间的关系 。 因此 , 选择 ABC 选项。

4.AB [ 解析]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 :一方面 ,思想上层建筑决定 政治上层建筑 。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是统治阶级有 意识的行动的产物 。 另一方面 ,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 ,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 、既定 的现实力量 ,反过来影响思想上层建筑 。 因此 ,选择 AB 选项。

5.AB [ 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具有两重含义 ,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检验 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 C 项错误 ,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讲的是真理的功 能 ,排除 。 D 项错误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是由大多数人认同的公共性所决定的 ,排 除 。 因此 ,选择 AB 选项。

6.ABD [ 解析] A 项 :说明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 自由发挥 。 B 项 :说明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D 项 :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尊重客观规律 ,在主观上采用合适的方法 。 A 、B 、D 三项均正确说明了主观能动性与 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C 项 :错误在于“没有条件也要上”, 这是违背客观规律性的做 法 ,排除 。 因此 ,选择 ABD 选项。

7.ABD [ 解析] 题干中 ,画家 、植物学家 、木匠由于职业及各自专业实践活动形 成的知识背景 、心理需要的不同 ,导致对大树的关注点也各不相同 。 这充分体现了人 的认识的能动性 ,人的感觉受已有理性的指导 , 即已有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 A 、B 、D 三项正确 , 当选 。 C 项错误 ,应该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排除 。 因此 ,选择 ABD 选项。

8.AC [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 同时 ,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 首先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 识论 ,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 其次 ,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 应用于反映论 ,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对立 统一 。 因此 ,选择 AC 选项。

三 、判断题

1. × [ 解析] 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是人们 认识世界的成果;而价值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 改造世界的成果 。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而不是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 。 因此 ,本题错误。

2.√ [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主要表现为: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结束了旧唯物主 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 ,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 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 ,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 因此 ,本题正确。

3.√ [ 解析] 实践具有创造性 ,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 ,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 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 ,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 、农村 、山川 、 田野和万物 ,就没有在实 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 , 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 , 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 因 此 ,本题正确。

4.√ [ 解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发展规律 ,是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 分证明 ,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 ,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的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 因此 ,本题正确。

5. × [ 解析] 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 多变的、 易逝的现象 ,甚至假象都从不同侧面 、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 ,现象是重要的。 因此 ,本题错误。

6. × [ 解析] 社会意识的特点:( 1 )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2 ) 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其独立性具体体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 ) 社会意识具有 能动性 。 因此 ,本题错误。

7. × [ 解析]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 反映论是 指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因此 ,本题错误。

8. × [ 解析]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 对客观的歪曲反映 。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 。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 的 。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 :一方面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另一方面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真理超出具体的条件的范围会变 成谬误 ,说明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而不是包含谬误 。 因此 ,本题错误。

9. × [ 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 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不完善的 ,它也有两层含义 :一是 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 阶段 、某一部分的正确认 识 ,有待扩展;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一定方面 、一定层次 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 ,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是有限度的 、或是近似性的 。 故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 、有条件的 。 因此 ,本题错误。

10.√ [ 解析]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出 自《荀子 ·劝学》,意思是不登上 高山 ,就不知天有多高 ,体现了实践“登山”是认识“天之高”的基础源泉 ,此知行观是唯物主义的 。 因此 ,本题正确。

公众号粉丝专享礼

① 扫码关注【华图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公众号

② 私信回复【时政周报】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③ 私信回复【公基珍题】领取公基50套历年试题

扫码关注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