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6000题 第二章 法律知识·第一节 法理学

事业单位相关推荐

第二章 法律知识

第一节 法理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B [ 解析] 法律的特征 :( 1 )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 2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 )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 4 )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 ) 法律是一种概括 、普遍 、严谨的行 为规范;( 6 ) 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 A 、C 、D 项正确 ,排除 。 B 项错误 , 当选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2.A [ 解析]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 ,但不能代替解 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 。 我国历来就有德刑相辅 、儒法并用的思想 。 法是他律 ,德是 自律 ,需要二者并用 。 如果人人都能自觉进行道德约束 ,违法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遵守法律也就会有更深厚的基础 。 A 项说法错误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3.D [ 解析] A 项 :技术性规定是指为解决立法和法律适用在形式方面的问题, 国家对采用一定法律技术方法和措施所作的规定 。 A 项排除 。 B 项 :法律原则是指集 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 ,贯穿于具体法律规范之中 。 B 项排 除 。 C 项 :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 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 行为准则 。 C 项排除 。 D 项 :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 、状态 、 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 。 有些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概念的特定含义 。 题干的规定属于法律概念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4.A [ 解析] 法律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 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 ,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 的角度来认识的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规范作用是手段 ,社会作用是目的 。 法律的规 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 A 项正确 。 法律 的社会作用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 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 B 、C 、D项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 ,排除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5.D [ 解析]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 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 。 就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 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就其社会内容而言 ,它包括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6.C [ 解析]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属于制度的范畴 ,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 理国家;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 ,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法治以民主自由为基础 ,需 要民主的力量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 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 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 :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 ,仅仅强调形式方面的内容; 而法治则 包含了价值内涵 ,强调了人民主权 。 故有法制不去约束公权力 ,则法治不一定实现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拓展] A、D 项: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法治以民主自 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 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并不是有了国家就能实现法治 。A 项错误 。法制可能存在人治或 者法治 。D 项错误 。B 项: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有 了 国家就有了 法 制,但是法制国家不 一定存在法治,可能是人治 。B 项错误。

7.C [ 解析]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大约公元 前 1776 年颁布的法律汇编 ,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 ,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 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 ,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 ,也是最 早的罗马法文献 。 C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8.C [ 解析] 习近平同志引用培根的这段话 ,说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 后一道防线 。 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 ,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 ,社会和谐 稳定就难以保障 。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 司 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 这句话强调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 。 C 项 正确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9.C [ 解析] 宪法的传统分类方式为:( 1 ) 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 ,把 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2 ) 从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 ,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 与柔性宪法;( 3 ) 从制定宪法的机关不同 , 把宪法分为钦定宪法 、协定宪法和民定宪 法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10.A [ 解析] 准司法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 准司法行为主要解 决民事争议或纠纷 ,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虽然某些公证可以强制执行 ,但其发展趋势是 自愿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 2 ) 准司法机构不是国家司法机构的组成部分 。 当事 人在选择准司法机构方面有自主权 。 在司法活动中 , 当事人并不存在被管辖的自愿选 择 ,而在准司法领域 , 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仲裁 、鉴定 、公证机构 。( 3 ) 准司法行为不 具有终局性 。 司法审判具有终局性 。 A 选项表述错误 ,符合题意 。 B 、C 、D 项表述 正确 ,排除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11.B [ 解析] 法律事实 ,就是法律规定的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 的现象 。 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 。 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 ,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 、变更和消灭 。 根据《民法典》第 1121 条第 1 款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 财产继承法律关系是因被继承人死亡的法律事实而产生 , 当事人的法律行为不能产生财 产继承法律关系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2.B [ 解析]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 ,包括宪法 、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 、特别行政区法 、国际条约 和国际惯例等 。 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 其中 ,宪法在中国法的渊 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3.B [ 解析] 法治的含义包括 :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理性的 办事原则;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的精神; 法治是一种理性 的社会状态和理想的社会秩序 。 ①②③句属于法治的含义 ,④句不属于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4.C [ 解析] 法的评价作用 ,是指法律具有判断 、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 作用 。 本题中甲不赡养自己的父亲 ,邻居丙说甲的行为违法 ,属于判断他人行为合法 与否的评判 ,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 拓展] A 项: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行为所起的导向、引路作用 。B 项:教育作用是 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 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D 项: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 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 自 己 的行为作出合理的 安排。

15.B [ 解析] 法的强制作用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 , 运用国家强制力制 裁 、惩罚违法行为 。 罗某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公安机关依法对罗某进行行政 拘留是法的强制作用的体现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6.B [ 解析] 一般情况下 ,一个法律条文对应一个法律规则 ,但是很多情况下, 一个法律规则由很多法律条文来表述 , 或者一个法律条文表达几个法律规则 , A 项错 误 。 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 ,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对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 行为规范 。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条件 、行为模式以及法律后果 , B 项正确 。 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 ,所得到的评价或 应承担的后果 ,包括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 ,C 项错误 。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法 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7.B [ 解析] A 项 :“十恶”是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的 , 更加明确了刑律的重点打击对象 。“重罪十条”是根据儒家三纲原则确立的 ,排除 。 B 项 :“九卿会审”指对于特别重大的案件 , 由三法司 (刑部 、大理寺 、都察院) 会同吏 、 户 、礼 、兵 、工各部尚书和通政使共同审理 ,但判决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 ,是封建社 会后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没有直接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符合题意 。 C 项:《春秋》 决狱是汉代断狱的一种方法和制度 ,亦称《春秋》 折狱 、经义折狱 , 即除依照法令断狱 以外 ,还直接引用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审判的依据 ,排除 。 D 项:《晋律》 与《北齐律》 中相继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范围和等级的制度 ,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排除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8.B [解析] A 项 :公民权利是因为公民身份而取得的 ,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 人权才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不受国家 、种族的限制 。 义务分为法律义务和道德 义务 ,法律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 ,道德义务不是由法律规定的 。 A 项错误 。 B 项 :权 利指法律赋予人所享有的 、为实现某种权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 义务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义务具有法 律强制性 。 权利是主动的 ,可以放弃;义务是被动的 ,必须履行 。 权利和义务的根本 区别在于权利可以放弃 , 义务必须履行 。 B 项正确 。 C 项: 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 的 ,在阶级社会 ,一部分人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另一部分人只尽义务不享有权利; 而在不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 ,权利和义务则是结合在一起的 ,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权 利 , 同时平等地履行义务 。 C 项错误 。 D 项 :权利不是绝对的 ,而是有界限的 ,义务是绝对的 ,是不可以放弃的 。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19.B [解析] 法律责任是前提 ,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 法律责任可以主动承担 ,而法律制裁必 须由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程序进行 。 本题中学生甲的论点①和学生乙的论点②正确地反 映了这种关系 ,B 项正确 。 学生甲的论点②的错误在于进行法律制裁的主体不应是张 某 ,而应是法院;学生乙的论点①混淆了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 。 因此 ,选择 B选项。

20.D [解析] 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虽然违法者违反了法律 ,但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而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 。 免责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时效免责 、不诉免责 、 补救免责 、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 自首及立功免责 、 自助免责和因履行不能免责 。 A 项 ,蒋某将入室抢劫的康某关押的行为属于自助免责的情形; B 项 ,蔡某盗窃的行为已 超过追溯时效 ,属于时效免责的情形;C 项 ,双方达成合意 ,属于协议免责的情形 。 三 项均符合法律责任的免除 。 D 项属于打架斗殴行为 ,高某持刀将他人刺伤不是自助行为 ,也不符合其他免责形式 , 因此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1.B [解析]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 具体地说 ,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 ,选择 B 选项。

22.C [解析] A 项 :政治对法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 国家 、阶级 、政党 、民族的政治活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往往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法和法治的有关内容 ,说法 正确 。 B 项 :法可以确认各阶级 、阶层 、集团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可以反映和实现一 定阶级 、集团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 , 为一定阶级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 。 同时 ,法 还可以对危害掌握政权阶级的行为采取制裁措施 ,起着捍卫其政治统治的作用 ,说法正 确 。 C 项 :法反映政治 ,但并不是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或要求 。 法还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不能把法调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归结为政治关系 ,说法错 误 。 D 项 :就法与政治两者的相互作用来说 ,政治对法的作用更明显 、更直接 ,政治在 与法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经常居于主导地位 。 这特别表现在政治的发展变化 ,直接导致 法 、法治的发展变化 ,说法正确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23.C [ 解析] 坚持开门立法 、 民主立法 ,是坚持以人为本 、立法为民的根本方 法 。 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大法宝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必须 遵循的方法 。 法律来自社会实践 ,用于社会实践 。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创造历史 的主体 。 立法工作只有紧紧依靠群众 ,广泛听取和吸收社会各界 、各阶层的意见 ,才 能符合实际 、适应形势 。 题干中“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了立法为民 ,有效扩大了基 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24.D [ 解析] 执法是指法的执行 , 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 、委托的组织及其公 职人员 ,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 ,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 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单方性和主动性 。 单方性是指行政机关在进行社会管理时 ,应 当以积极的行动主动执行法律 、履行职责 。 而不一定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 。 D 选项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 当选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5.A [ 解析] A 项 :“智慧司法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司法工作中 ……有效缓解了 审判压力 ,减少了人员聚集 ,又充分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这主要体现出智慧司 法有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A 项正确 。 B 项: 审判 权是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的 ,保障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审判权说法错误 。 B 项错误 。 C 项 :智慧司法并不能使审判更公正客观 。 C 项错误 。 D 项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 民检察院而非法院 。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26.D [ 解析] 刑事案件的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A 项错误 。 我国司法改革的根 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建设公正高 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国家 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 。 B 项错误 ,D 项正确 。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 中 国就开始了以强化庭审功能 、扩大审判公开 、加强律师辩护 、建设职业化法官和检察官 队伍等为重点内容的审判方式改革和司法职业化改革 。 C 项错误 。 因此 , 选择 D 选项。

27.D [ 解析] 法律事实分为两类 ,一类是法律事件 ,另一类是法律行为 。 法律 事件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或消灭 , 与参加者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 。 法律行为 是指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而通常又与人的意志有关的人的某种实际行动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28.C [ 解析] 中华法系又称“律令体系”,是以周礼 、儒学 、唐律为母法发展起 来的东亚法律体系 ,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以礼法结合 、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 ,重视 家族关系 、君臣关系的法律调整 ,重视民间纠纷的调处解决 。 中华法系包括古代的中国法 、朝鲜法 、 日本法 、琉球法 、安南法等 。 C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29.B [解析] A 项 :法律体系 ,也称为部门法体系 ,是指一 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 、有机联系 的整体 。 B 项 :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调整对象 、调整方法 。 C 项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 不相同 ,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 D 项 :法律汇编 , 即将有关规范性法 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排列 , 编辑成册 , 不改变文件的内容 ,也不是制定法律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0.C [解析] 政党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施的监 察与督导 ,A 项错误 。 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 在我 国 ,立法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 政管理活动实施的监督 ,B 项错误 。 社会监督是指由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 ,如社会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监督 、信访等 ,C 项 正确 。 司法监督是指司法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 督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31.D [解析]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 、 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 在有法律规则的情况下 ,法官应按法律规则裁判 ,在没有法 律规则的情况下 ,法官可以按法律原则进行裁判 。 适用法律原则一般存在三种情形: ①穷尽规则;②为实现个案正义; ③适用原则具有更强理由 。 因此在法律原则和法律 规则相冲突的情况下 ,法官必须作出选择 。 而沉默权的规定是针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的 ,是指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在接受警察讯问或出庭受审时 ,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 权利 。 法官不得在法律上沉默 。 D 项说法错误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2.D [解析]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 、 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 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 、 基础或本源的 、综合的 、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 法律原则无论是对法的创制还是对 法律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而看一个法律条文表述的是不是法律规则 ,关键是看 该法律条文表述的是否是具体的权利或者义务 ,如果表述了具体的权利或者义务 ,就是 法律规则 。 选项中 ,只有 D 项具体规定了夫妻双方相互享有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 ,属 于法律规则 。 其余几项都是概括性规定 , 都是作为部门法立法时的指导思想和综合 性 、本源性规定 ,都属于法律原则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3.C [解析] 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 , 由部门齐全 、结构严 谨 、内部协调 、体例科学 、调整有效的法律 ( 主干) 及其配套法规 (组成部分) 所构 成 。 这个体系由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行政法 、 民法商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法及相关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 。 A 、B 、D 项说法正确 。 构成法律体系的单位是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由若干相关的法律规范构成的 ,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 C 项说法错误 , 当选 。 因此 ,选择 C选项。

34.D [解析] A 项 :法治思想体现的是法律一定要明白易懂 ,便于遵守 ,正确 。 B 项 :法治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因时立法”,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 国家的法制也应 做相应的改变 ,正确 。 C 项 :法治思想表达的是法律要公之于天下 , 以使天下吏民都知 道法律从而不犯法 ,正确 。 D 项 :法治思想强调的是赏罚都要以“法”为标准 ,法是整 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 ,而不是定分止争 、兴功惧暴的作 用 ,错误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5.B [解析]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这条法谚表达了程序正义与 实体正义的关系 ,没有程序正义就不能实现实体正义 。 只有在正义的司法程序的保障 下 ,才能实现实体的正义 。 与“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之母”含义相同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6.B [ 解析] “不知亲疏 、远近 、贵贱 、美恶 , 以度量断之”出 自《管子 · 任 法》,意思是法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在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体现的是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而非法律具有强制性 ,B 项对应错误 。 其他三项均正确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7.D [解析] 在中国 ,立法是指由特定主体 ,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 ,运用一定技术 ,制定 、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 因此 ,立法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 活动最具有抽象性和稳定性的手段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38.B [解析] 法律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 ) 权威性;( 2 ) 规范性;( 3 ) 强 制性;( 4 ) 稳定性;( 5 ) 预防性 。 针对性是行政方法的特点之一 ;灵活性和平等性是经 济方法的特点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39.B [解析] 守法 ,也称法的遵守 ,广义上即法的实施 ,狭义上则专指公民 、社 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 依照法律行使权利 , 履行义务的活动。本题中黄某以公民身份作出举报行为 ,是依照法律行使公民监督检举权利的活动 ,属于 法的遵守 。 B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40.B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法律的稳定性以体现法的尊严 。 A 项: 意思是不分 亲疏 ,不分贵贱 ,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是平等适用法律的体现 。 B 项 :意思是法要具有 稳定性并且要让人民知道 ,体现了法律的尊严 。 C 项 :意思是大夫以上及其妻子可不出 庭受审 , 以维护其尊严 ,反映了宗法制度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影响 。 D 项的意思是各 人有各人的是非标准 , 以致不断发生争乱 。 只有 B 项与题干意思类似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41.C [解析] 立法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 ,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 阶级意志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立法权 。 ①正确 。 执法 ,亦称法律执行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履行职责 、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 ②属于执法 ,而非司法 。 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 定程序 ,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最高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 门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 , 主要审理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和选举案件等 。 ③ 正确 。 守法 ,指公民 、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依照法律行使 权利 (力) 、履行义务的活动 。 大学生魏某依法投票选举某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体现了 魏某对选举权的行使 ,属于守法的范畴 ,④属于守法 ,而非执法 。 只有①③对应正确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42.A [解析] A 项: 法律须经公布后始得生效 。 它表述了一个重要的民主原则 , 即不经公布的法 ,公民可以不遵守 , 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法的名义任意地惩治处于 弱势的民众 。 该项正确 。 B 项 :规定解决法律之间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的规范应 为根本法——宪法 ,而不是基本法律 ,该项错误 。 C 项 :法律无溯及力的含义是 :新法 对过去不生效 , 旧法仍然对过去起作用 ,这是从旧原则而非从新原则 ,该项错误 。 D 项 :公民是不能因不知法而被免罪的 ,法对人的效力是以属人主义 、属地主义 、保护主 义等原则为标准的 ,而不是以是否知晓为标准 。 当然 ,没有公布是法律不具有管辖权 的理由 ,但是不知晓并不构成免除管辖的条件 。 前半句正确 ,但后半句错误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43.C [解析] 《永徽律疏》 又称《唐律疏议》,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 ,也是中 华法系最重要的代表性法典。《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 《汉律》是汉代法律的总称 ,既有继承秦朝的一面 ,也有进行重大改革的方面 ,使封建法 制日趋成熟。《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44.C [解析] 法的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 )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2 ) 法是由国家制定 、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 )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 社会规范;( 4 )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 A 项名言体现的是没有绝对的自由 , 即法调整人们的行为 。 B 项名言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即法律的普遍约束 力 。 C 项名言体现的是法调整人的行为 。 D 项名言体现的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性 ,体现 的是法的强制力 。 因此 ,选择 C 选项。

45.B [解析] 法律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权威性 、规范性 、强制性 、稳 定性 、预防性 。 行政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权威性 、强制性 、层级性 、针对 性 。 由此可见 ,法律方法与行政方法的共有特点为权威性和强制性 。 因此 , 选择 B 选项。

46.A [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 、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 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 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 它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 ,它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 对法律义务的不履行 ,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前提 。 法律后果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 的某种结果 。 它大体上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大类 。 本题题干 所述正是法律责任的内涵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47.A [ 解析] 根据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第 29 条 ,加强对规章和 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 。 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 性文件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依法严格审查 ,做到有件必备 、有备必审 、有错必纠 。 公 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 ,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应当依法 及时研究处理 。 因此 ,选择 A 选项。

48.D [ 解析] 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包括以下几点:( 1 ) 谨慎地运用法律方法; 法 律方法关系全局 ,影响深远 ,其运用应当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扬 民主 。( 2 ) 法律方法必须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 法律方法具有滞后性 、消极性的特点, 同时法律方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有限 , 因而 ,不能期望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 题 ,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 。( 3 ) 创造条件 ,促使宏观法规的顺利实施 。 因 此 ,选择 D 选项。

49.D [ 解析]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 。 通俗地讲 ,就是不能 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 在我国 ,“法不溯及既往”适用于民法 、刑法 、行政 法等法律法规 。 A 、B 项 :根据《刑法》第 12 条第 1 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 施行以前的行为 ,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 ,适用当时的法律; 如果当时的法律 认为是犯罪的 ,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 ,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 事责任 ,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 ,适用本法 。 将这一规定进行归 纳 , 即“从旧兼从轻”原则 ,是刑法的适用原则 。 A 、B 项错误 ,排除 。 C 、D 项: 由 “法不溯及既往”可知法治原则要求新法一般不具有溯及力 。 C 项错误 ,排除; D 项正 确 。 因此 ,选择 D 选项。

50.B [ 解析]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 ,实现科学立法的前提是立法理念 、指导思想的 科学合理 。 根据《立法法》第 7 条第 1 款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 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国家机关 的权力与责任 。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科学立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 B 项错误 ,符 合题意 。 因此 ,选择 B 选项。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 [ 解析]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 ,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 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 ,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司法的基本要求为正确 、 合法 、合理 、公正 、及时等 。 因此 ,选择 ABCD 选项。

2.ABCD [ 解析] 在行政审判中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有四种类型:( 1 ) 不同位 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又称为层级冲突或纵向冲突 ,如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地方规章之间发生的规范冲突;( 2 ) 同一位阶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又称为同级冲 突或者横向冲突 ,如处于同一效力层级的法律之间 、行政法规之间 、地方性法规之间 、 部门规章之间的规范冲突;( 3 ) 不同时期发布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又称为新旧冲突 或时际冲突;( 4 ) 特别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冲突 , 又称为特别冲突 。 因此 ,选择 ABCD 选项。

3.ABCD [ 解析] 法的一般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 依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 形式的不同 ,可以把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 2 ) 依据法规定的内容不同 ,可以把法 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 3 ) 依据法的地位 、效力 、内容和制定主体 、程序不同 ,可以把 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 4 ) 依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 , 可以把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 法。( 5 ) 依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 ,可以把法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 因此 ,选择 ABCD 选项。

4.AB [ 解析] A 项 :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 法律 。 孙某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 ,属于强制作用 。 A 项正确 。 B 项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 ,具有判断 、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 否的评判作用 。 法院判决王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属于评价作用 。 B 项 正确 。 C 项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 , 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 为 。 小苏因逆向行驶被交警开罚单 ,属于强制作用 。 C 项错误 。 D 项 :指引作用是指 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 小周经常酒驾 , 小强根据法律判断小周的行为不合 法 ,属于评价作用 。 D 项错误 。 因此 ,选择 AB 选项。

5.ABCD [ 解析]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既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也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 国 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法律意识 、道德观念 、价值观念 、纪律观念 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因此 ,选择 ABCD 选项。

6.ABD [ 解析] A 项 :根据《立法法》第 48 条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 。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 的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1 ) 法 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2 ) 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 ,需要明确适用法 律依据的 。 A 项正确 。 B 项 :根据《立法法》第 53 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 据此 ,本题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国《刑法》 第 410 条规定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 B 项正确 。 C 项 :在我国 , 由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 法律解释权 ,享有立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的地位高于享有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 ,故立 法解释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司法解释 。 C 项的表述不能成立 。 排除 。 D 项: 由于题干中 的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具有普遍 约束力 。 D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ABD 选项。

7.ABC [ 解析] 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包括以下三方面:( 1 ) 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 。 法和国家有着天然的联系 ,它们是在同一历史过程中同步出现的 ,法需要 国家制定 、认可才能出现 , 国家也需要对法加以固化 、巩固和保障才可以延续下去 。 ( 2 ) 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 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权利和义务 ,没有权利和义务作 为一种观念普遍的支撑 , 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就不可能产生 ,也不可能适用 。( 3 ) 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 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根据 ,是人们用来进行诉讼的主要 根据 。 没有诉讼 ,没有司法就没有法的产生和存在的余地 。 由此可知 ,A 、B 、C 三项 都是法产生的标志 。 D 项 :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而不是法产 生的标志 ,排除 。 因此 ,选择 ABC 选项。

8.ABD [ 解析] A 项 :法的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是客观存在的 ,如 法国资产阶级以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法国民法典》,A 项正确 。 B 项: 法的继承就是指新法对旧法有批判地承接和继受 。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划分标准并非在 于二者新旧有别 。 所以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 。 B 项正确 。 C 项 :法的移植是对当 前的法进行引进 、迁移 , 因此法的移植反映的是“同时代”这一 时间关系 ,C 项错误 。 D 项 :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 ,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 ,D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ABD 选项。

9.ACD [ 解析] 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 ,通常采纳的原则有三个:( 1 ) 价值排序原则 ,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 ,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 2 ) 个案平衡 原则 ,指在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 ,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 情形 、需求和利益 , 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 3 ) 比例原则 ,指为 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的价值须侵及一种法益时 ,不得逾越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 。 因 此 ,选择 ACD 选项。

10.ABD [ 解析] A 项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 形式 。 但并不是所有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 ,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表述一 个法律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 故 A 项正确 。 B 项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 之一 ,是指在长期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基础上对经常使用的一些专门术语进行抽象 、 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概念 ,可以提高法律的明确化和专业化程度 。 故 B 项正确 。 C 项 :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 ,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 。 法律原则对 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 ,他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 来的某一类行为 、某一法律部门甚至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 ,具有宏观的指导 性 ,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 所以法律规则更具体 , 比法律原则更具有强大的显 示性特征 ,C 项错误 。 D 项 :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 ,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强 、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特点 。 故 D 项正确 。 因此 ,选择 ABD 选项。

三 、判断题

1.√ [ 解析] 法律关系处在不断地生成 、变更和消灭的运动过程 。 它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法律规范; 二是 法律事实 。 所以 ,法律关系是不断运动的 ,这种运动是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 。 因此 ,本题正确。

2.√ [ 解析] 宪法性文件包括: 关于国家机关组织方面的法律; 关于选举的法律 ;关于国家机构职权方面的法律;关于公民权利方面的法律;关于国旗 、国徽 、国歌 和国籍方面的法律等 。 由此可知,《国籍法》和《义务教育法》都属于宪法性文件 。 因 此 ,本题正确。

3. × [ 解析]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也叫狭义的法的效力 ,指法律的生效范围 或适用范围 , 即法律对什么人 、什么事 、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 。 其中 ,对人 和对事的效力范围优先于对空间和时间的效力范围 。 因此 ,本题错误。

[ 拓展] 法的效力可以分为三种,即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对象效力指的是 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法律的空间效力,即法律发生效 力的地域范围,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法律的时间效力,指法律 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4.× [ 解析]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 , 不包含适用对象 。 因此 ,本题错误。

5. × [ 解析]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它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 ,但不 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 , 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 加 。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 因此 ,本题错误。

6. × [ 解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指我们平等享受权利 ,平等履行义务 ,不允 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 但不是享有相同的权利 ,履行相同的义务 。 因此 ,本 题错误。

7. × [ 解析]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作用包括:( 1 ) 引导作用;( 2 ) 促进 作用;( 3 ) 保障作用;( 4 ) 制约作用 。 法对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的作用包括:( 1 ) 确 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 2 ) 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 ) 解决经济活动中的 各种纠纷;( 4 )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 因此 ,本题错误。

8. × [ 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 , 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 任 、行政责任 、经济法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 因此 ,本题错误。

9. × [ 解析] 宪政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是以宪法为前提 , 以民主为核心 , 以法治为基石 , 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 社会契约论思想只是宪政的源泉和基础 。 因此 ,本题错误。

10. × [ 解析] 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 ,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 , 由相应 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 禁止性规则是命令当事人不得为 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 ,属于禁止当事人采用特定模式的强行性规范 。 题干所述属于禁 止性规则 。 因此 ,本题错误。

11.√ [ 解析] 德治是法治的前提 ,法律的产生以道德为基础 。 重要的基本道德 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 。 没有对道德理念的追求 ,法律可能成为专制与奴役 的工具 。 法治的关键在于善法或良法的存在 。 法的正义与否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立 法者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 。 不同的经济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法律愿望 ,立法主体的 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把什么样的法律愿望上升为国家法律 ,从而决定法律的品 质 。 从我国来说 ,立法主体只有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愿望上升为国家法 律 ,才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样 ,法律才具备了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 。 因此 , 比 起法治 ,德治更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 。 因此 ,本题正确。

12.√ [ 解析] 近代以来 ,随着自由 、平等 、人权等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 ,人们重 在原则和制度层面上讨论法治问题 ,而把法治的核心归结为“依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 制约”。 内容大体包括: 法律至上 、权力在法律之下 、法律公开 、依法行政 、司法独 立 、保障权利和自由 、实行“正当程序”。 因此 ,本题正确。

13. × [ 解析] 判例法 ,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 ,这种 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 ,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 判例法是英美 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 , 它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 。 因 此 ,本题错误。

14. × [ 解析] 在司法实践中 ,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必须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 效果的有机统一 。 因此 ,本题错误。

15. × [ 解析] 1873 年英国对司法机构做了重大改革 ,废除了两种法院并存的结构 体制 ,建立了单一 的法院体系 ,统一适用普通法和衡平法 ,但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衡平法 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 即在普通法规则和衡平法规则发生抵触或不一致时 , 以衡平法规则 为准 。 因此 ,本题错误。

16.√ [ 解析] 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 这是法的普遍适用性的内容 ,集中体现了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 即在一 国范围之内 ,任何人的合法行为都无 一例外地受法的保护; 任何人的违法行为 ,也都无一例外地受法的制裁 。 除此之外, 法的效力还具有重复性 , 即在同样的情况下 ,法可以反复适用 , 而不仅适用一次 。 因 此 ,本题正确。

17. × [ 解析] 法的执行 ,又称执法 。 广义的执法 ,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 、司 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的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 。 狭义的执法 ,专指国家行 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 、履行职责 、实施法律的活动 。 本题题干所述 是法的适用的概念 。 法的适用 ,通常称为司法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 定程序 ,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 因此 ,本题错误。

18. × [ 解析]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 ,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 及所使用的概念 、术语 、定义所作的说明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首先 ,我国的行政机关是无权制定法律的; 其次 , 我国的国务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它制定出台的叫做法规 ,不叫法律;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规所作的解释属于行 政解释 。 因此 ,本题错误。

19.√ [ 解析] 法律可以作用于本国国籍的人 , 当本国国籍的人处于国家管辖的 领域之外时 ,有时也可以适用本国法律 。 比如刑法中的保护原则 ,就是本国公民在国 外遭受到了侵害 ,我国法律同样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 因此 ,本题正确。

20. × [ 解析] 违法 ,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企业事业单位 、公民和社会团体 ,违反法律 (包括其他法规) 的规定 ,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 具有社会危害性是构成违法的最重要的因素 。 因此 ,本题错误。

公众号粉丝专享礼

① 扫码关注【华图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公众号

② 私信回复【时政周报】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③ 私信回复【公基珍题】领取公基50套历年试题

扫码关注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