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6000题 第一章 政治·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一答案解析

事业单位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项训练一答案速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ACBDC DDADB 11-20 CBDAB DDDBC
21-30 BACCB BABDA 31-40 BCCDD ABADC
41-50 CACDD BAABA 51-60 ACDCB CAAAA
61-70 BDABD DDBCA 71-80 ACDCB BCDDD
81-90 BCBAA DBDDD 91-100 ABDAA BCDAA
101-110 BADBA DBDAB 111-113 ABA  
二、多项选择题
1-10 AB,ABD CD,ACD ABC,AB ABC,BC ACD,AB
11-20 BD,BCD BC,BD ABD,ABD BD,AB ABC,ABD
21-30 ABCD,ABC ABD,ACD ABC,BCD ABC,ABC BC,BCD
31 AC        
三、判断题
1-20 ××××√ ××××× ×√××× ×√√××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 A项: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只要‘锦鲤附身’,人生就可‘躺赢’”这种观点是将所谓的“锦鲤”看做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意识、规律、观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C项:朴素唯物主义一般指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水、火、气、土等具有物质特性的“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承认世界由运动变化的物质组成,物质之间存在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D项:机械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 C [解析] 主流指事物的本质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支流指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的、非根本的趋势和方向。题干中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为主流,但我们要看到有些平台涉嫌垄断,侵害市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可忽视,即为支流。故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因此,选择C选项。

3. B [解析] 个别与一般是反映事物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个别指单个的具体事物,又指事物的个性;一般指许多个别事物所属的一类事物,又指事物的共性。个别和一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本题中刘某是高考状元的事例只是个别现象,而该教育培训机构却说能够年年培养出高考状元,则是错误地把个别现象当作了一般现象。因此,选择B选项。

4. D [解析] 在题干中,“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因此这两个词表述的是外因能够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因此,选择D选项。

5.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因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革命,实践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因此,选择C选项。

6. D [解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自己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味了,这是因为融入到环境里了。这句话体现出来的哲学原理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也就是D项说的“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抑制作用”。其余三个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D选项。

7. D [解析] 矛盾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出自林古度的《吉祥寺古梅》,意思是身临其境,只觉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却不曾想到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缘故。在深山里,梅花冷香逼人,在其他地方,梅花香气就没有这么明显,体现出在不同环境下人所闻到梅花香气是不一样的,休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选择D选项。

8. A [解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可知,“北极熊变瘦了”与“污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有关,且“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具体有条件的。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说明“鱼聚”必须要满足“水集”的条件,“鸟集”必须要满足“木茂”的条件,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原理,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指上要符合天道,下要符合地道,说明要尊重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强调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是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

9. D [解析] “坚持就是胜利”指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是胜利的标志,也可以说,坚持就是胜利。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理。因此,选择D选项。

10. B [解析]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也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因此,选择B选项。

11. C [解析] 质量互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量变指事物数量上的变化,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标志着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所以,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前进过程。因此,选择C选项。

12. B [解析] 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地把握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扶贫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帮扶”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看到扶贫工作的问题,又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因此,选择B选项。

13. D [解析] A项:“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体现了“真理和谬误”是可以转化的。B项:“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体现了“光明与黑暗”是可以转化的。C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D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哲学道理。ABC三项都体现了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选择D选项。

14. A [解析] 现代科学的发展把两门甚至几门不同的学科联系起来,如科技向生物学、人文学渗透,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因此,选择A选项。

15. B [解析] 题干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国与国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内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题干中体现的是一种外因,而不是内因。因此,选择B选项。

16. D [解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网在池塘里捕捞,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不违背农业生产的季节、不用细密的渔网打鱼、按照时令采伐林木,都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说明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因此,选择D选项。

17. D [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朱熹的观点“理生万物”意思是万物由理产生,万物由理主宰,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等人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意思是客观世界(宇宙)的规律与人的主观思想(心)是同一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可知,两种观点的分歧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因此,选择D选项。

18. D [解析] “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它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结束了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历史,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因此,选择D选项。

19. B [解析] 题干的诗歌体现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方法论要求就是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做好克服挫折和困难的准备。因此,选择B选项。

20. C [解析]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本质的方面,也是哲学上两个最高的范畴。因此,选择C选项。

21. B [解析] “无产阶级文化派”的主张是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而马克思主义否定观认为,事物本身中存在的否定,不是机械的否定,而是辨证的否定(也叫“扬弃”)。题干中“无产阶级必须完全抛弃以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对以往的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B项中“倒洗澡水时连婴儿一起倒掉”体现了对洗澡水和婴儿的全盘否定。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只从片面、孤立的角度看待事物,而无法关注到事件整体。C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诫人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D项:“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体现出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22. A [解析] “水滴石穿,铁棒成针”体现的哲学原理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与“水滴石穿,铁棒成针”体现的哲学原理不同,A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23. C [解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是伴随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简单地说,哲学里的物质,指的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里的物质,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其将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C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该观点认为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属于历史唯物主义。D项: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4. C [解析] 杀鸡取卵,意思是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竭泽而渔,是指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这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的体现。因此,选择C选项。

25. B [解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因此,选择B选项。

26. B [解析]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一砖一瓦砌成的”指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慢慢积累,体现的是质量互变规律。因此,选择B选项。

27. A [解析] 内外因辩证原理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题干中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就是重视发挥内因的作用,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选择A选项。

28. B [解析]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永定河上下游步调不一,导致治理工程成效相对有限,多是局部改善。说明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因此,选择B选项。

29. D [解析] “批判的武器”是指意识、思想观念的作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说意识、精神的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但是理论也就是意识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可以经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题干中体现的哲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因此,选择D选项。

30. 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发生质变。题干中的“积跬步”“积小流”是量的积累,“至千里”“成江海”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而发生质变,因此这句名言告诉了人们“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哲理。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与量变不能说谁更优。B项错误。C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的说法错误。C项错误。D项: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不能说“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而应该是“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积累”。D项错误。

31. B [解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意思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似乎要燃烧,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A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B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当选。C项:“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意思是,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抓主要矛盾,排除。D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是,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是相似的,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人的青春不再永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32. C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正确。BD项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项错误,属于唯物史观的观点。因此,选择C选项。

33. C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内容之一,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因此,选择C选项。

34. D [解析] 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有经久不变的规矩。其中蕴含的哲理是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意思是,草木枯荣要顺应自然规律,这不是自身能选择的,与题干中的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是相近的。因此,选择D选项。

35. D [解析] 由恩格斯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历史灾难与历史进步互为矛盾的对立面,由历史灾难到历史进步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选择D选项。

36. A [解析]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所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

37. B [解析]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眼光短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A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指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受连累而死,体现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排除。B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与题干蕴含的哲理相同,当选。C项:“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指人的本性难以改变,体现的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排除。D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指平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体现要重视量变的积累,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38. A [解析] A项: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应正确,当选。B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对应错误,排除。C项: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对应错误,排除。D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属于具体物质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而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应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39. D [解析] 因果联系由两个因素组成。其一是先行后续,其二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比如甲发生在乙前,并且甲引起了乙的发生,即甲是乙的原因,乙是甲的结果。根据理论,水滴石穿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石头被穿透是因为水滴的结果,水滴是石头被穿透的原因。故属于因果联系。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春去秋来、电闪雷鸣、日夜交替均属于自然现象,它们不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不是因果联系。

40. C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此,选择C选项。

41. C [解析] A项: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和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即逻辑形式)都是主观的,A项错误,排除。B项: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项错误,排除。C项:题干中恩格斯的话的意思是一切观念都是现实正确或歪曲的反映,与C项说法一致,C项正确,当选。D项: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与题干说法无关,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42. A [解析] A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意思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的观点,当选。B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不是矛盾的哲学思想,排除。C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联系的观点,不是矛盾的哲学思想,排除。D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是矛盾的哲学思想,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43. C [解析]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钉子与蹄铁、蹄铁与战马等这些对应的事物之间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反映了部分的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影响。而“丢失了一个钉子”引发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后导致“亡了一个帝国”则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因此,选择C选项。

44. D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主要与次要就是相对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要依据不同学科、性质,对批改的作业做不同的要求,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选择D选项。

45. D [解析]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在周长四万千米即八万里的赤道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人一天相当于行进了八万里,在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天体,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随着地球的自转,在赤道上看到的星体数目最多。而人们在地球上,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这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因此,选择D选项。

46. B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此,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因此,选择B选项。

47. A [解析] 联系的普遍性指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要素和环节联系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可能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状态,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

48. A [解析] “激变论”认为不存在量变,事物总是从一个质态一下子就变为另一个质态。事物只有在一定量的累积上才会发生质变,而“激变论”将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因此,选择A选项。

49. B [解析]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题干中所描述的旅游收入和就业岗位的增加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增收和就业人员的增加,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哲理。因此,选择B选项。

50. A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次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同样也可以转化。谬误和真理就像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当其内部因素量变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质变,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题干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

51. A [解析]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先试种实验再推广种植”是为了找到水稻之间的共性,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因此,选择A选项。

52. C [解析]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因此,选择C选项。

53. D [解析] 交通工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汽车、火车、轮船等。单独的汽车仍可称之为交通工具,故不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汽车、火车、轮船都是交通工具,这是它们之间的共性,同时这几种交通工具之间各有各的特点。因此,选择D选项。

54. C [解析] A项:题干中矛盾的普遍性是西方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一种“串联式”的发展模式;矛盾的特殊性是中国从历史现实和具体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种“并联式”的发展模式,即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题干中未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A项不符合题意。B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超越普遍性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C项:题干中中国从历史现实和具体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种“并联式”的发展模式,即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C项符合题意。D项: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

55.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由此可知,题干的观点应属于唯心主义,故排除C、D两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题干中,“上帝意志”不属于人的主观精神,而是一种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选择B选项。

56. C [解析] A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排除。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排除。C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是指通过从不同角度“看”,以不同的视角,欣赏到了不同的景致,让人回味无穷,正是对“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一哲学理论的体现,当选。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等到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具有两重性,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57. A [解析]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同时,它又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正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因此,选择A选项。

58. A [解析]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厦的建成,并非一根木材的功劳;大海的广阔,并非一道溪流能够形成。比喻要想干大事,必须广纳人才。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选择A选项。

59.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因此,选择A选项。

60. A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政策从“旧常态”转入“新常态”。这就体现出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依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去制定政策。因此,选择A选项。

61. B [解析]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强调客观规律的制约性,与②对应;“目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强调的是目标的确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与③对应;“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强调主观因素的制约性,与④对应。由此可得②③④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

62. D [解析]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父领进门”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修行在个人”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因。所以说是否成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属于内因的内容,师父的引入作为外因对于个人成才也会起到影响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63. A [解析]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是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派别。“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没有情感,何来景物”强调思维决定存在,因此,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因此,选择A选项。

64. B [解析] “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说明不同的蔬菜瓜果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与题干俗语体现的哲学道理不相同。因此,选择B选项。

65. D [解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D项:“墨守成规”指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不能体现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道理。因此,选择D选项。

66. D [解析]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即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因此,选择D选项。

67. D [解析] A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排除。B项:“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意思是,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排除。C项:“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光明和黑暗是作为一对矛盾而相对存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排除。D项:“白马非马”夸大了马的个性,否认了马的共性,违背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选择D选项。

68. B [解析] 由题干中小猪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应幸灾乐祸,而要有宽容之心。A、C、D三项均与题干故事无关,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69. C [解析] 题干中罗蒂的观点实质上强调的是,以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为标准的真理观所依赖的前提是观念与事物、心理与物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这一前提是哲学的虚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在概念系统中被观察和描述的事物,任何现实都是被一定的理论所概括的现实,世界总是通过一定的世界观显示其“本来面目”。由此可见,主观与客观既对立又统一。因此,选择C选项。

70. A [解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圆满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A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意思是,没有十足的赤金,没有完全无瑕疵的白玉,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当选。B项:“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意思是,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排除。C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排除。D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噪阵阵,林间愈加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静与动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即矛盾双方的统一性,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71. A [解析] 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以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说明人的意识离不开人脑这个物质器官,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A项正确。机器臂并不能产生人的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项错误。意识并不一定都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有正误之分,C项错误。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是对事物的一种反映,不具有客观实在性,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72. C [解析] 题干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即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表述均正确,但与题干表述无关。因此,选择C选项。

73. D [解析] 事物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过程。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环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应坚持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因此,选择D选项。

74. C [解析] “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或共鸣或讽刺的故事”,这就说明这些流行语的产生都是因为一些现实故事,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项说法正确。A、D两项均与题干不对应,B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反映。因此,选择C选项。

75. B [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物质的发展。题干中,革命传统、长征精神即属于正确意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今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因此,选择B选项。

76. B [解析] 题干中重点表述的是改革开放中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每一项都会影响其他项,每一项都需要其他项的配合,各项改革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因而体现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因此,选择B选项。

77. C [解析] 题干是四个算式,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质变的规律。A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意思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B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实践是检验问题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排除。C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意思是,沙子聚起来能堆成宝塔,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质变规律,当选。D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体现的是看事物的角度问题,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78. D [解析] 题干中用典“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意思是,要权衡大事小事、急事缓事,抓大事不放,抓急事先办;要沟通上下内外,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中“大小”“缓急”“上下”“内外”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A项。“图”“布”“通”“施”体现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C项。用典全句体现了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即B项。用典部分并没有体现遵循社会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选择D选项。

79. D [解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由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指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才能有助于工作的完成。题干中,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是立足中国国情,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因此,选择D选项。

80. D [解析] 慧能认为:幡在风的作用下飘动,不是因为风在运动,也不是因为幡在运动,而是因为观察者的内心认为幡在运动。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意志、观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没有认识到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因此,选择D选项。

81. B [解析] 司马光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说明司马光勇于打破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手段处理一些超常规问题。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比较有迷惑性的是D项,但是D项的观点过于绝对化,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82. C [解析]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天下虽然安定,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由“安”和“危”这两个关键词可知,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A项:“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意思是,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好一方地区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整体决定部分,排除。B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排除。C项:“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当选。D项:“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意思是,一个人生长在富贵之家,物质享受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因而养成了不良嗜好和喜作威福的个性,尤其是作威作福、专权弄势,对人的腐蚀就好像凶焰,早晚会引火自焚,启示我们不要有太强的贪欲,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83. B [解析]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必须透过表面从本质上看。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选择B选项。

84. A [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或意志等是客观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选择A选项。

85. A [解析]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来看,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物质是可知的。题干中“陨石坑底部的湖泊沉积物表明,这里曾经有一个湖泊,大约在一万年前消失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是可知的。因此,选择A选项。

86. D [解析] A项:“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窝可以使堤坝渗水溃决,一个小小的针眼儿可以使气全部泄光。比喻小处不慎可能酿成大的祸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质量互变规律,排除。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排除。C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意思是,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探究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排除。D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则无法发展、继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87. B [解析]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体现为:(1)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3)事物的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题干中,在吃饭的时候,父母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让孩子多吃,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选择B选项。

88. D [解析] 所谓底线思维,是指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事物朝着预期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底线思维强调从最坏的情况出发,不只看到有利因素、积极因素,还要看到不利因素、消极因素,体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同时,底线思维的哲学基础还体现在质量互变规律上。适度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质,过度将会改变事物的性质。底线即是度的分界线,是下限的度,是不能逾越的临界点。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我们控制量的变化、守卫度的边界,防止事物性质变化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选择D选项。

89. D [解析]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切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和发展方向。而“打铁必须自身硬”正是反映需要自身的努力,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发展得更好。因此,选择D选项。

90. D [解析] 题干意思是高处的人羡慕低处的稳固,低处的人羡慕高处的高度。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双方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选择D选项。

91. A [解析] A项:“防微杜渐”意思是,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要求人们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变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质量互变规律。A项正确。B项:“居安思危”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时刻考虑到危险降临,也就是说安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危险,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项错误。C项:“物极必反”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错误。D项:“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脱离客观实际。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92. B [解析] “在马克思普遍原理指导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体现了中国特色,即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因此,选择B选项。

93. D [解析] 算法推荐是一把“双刃剑”。题干中是对算法推荐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相互对立和相互转化,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选择D选项。

94. A [解析]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门票收入锐减,但门票收入仅是旅游总收入的一部分,而此项措施却带动了旅游产业整体总收入的大大增加,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选择A选项。

95. A [解析] 只有始终对每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都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即如果没有对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保持高度警惕,在长期的积累下就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引发质变。体现了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选择A选项。

96. B [解析]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中提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抗战的内因是第一位的。因此,选择B选项。

97. C [解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才能实现,体现了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因此,选择C选项。

98. D [解析] 题干中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是先进的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

99. A [解析] A项:题干中“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和“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说明人类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没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因此,启示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当选。B项:题干侧重强调由于人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与B项内容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本身无误,但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100. A [解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形容自己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题目中主要论述了“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101. B [解析]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结构破坏理论”中,一个节点会影响整个作战体系,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因此,选择B选项。

102. A [解析]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出自西汉贾谊的《治安策》:“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大意是说,治理国家要做到像身体支配手臂、手臂支配手指那样。后来多用于比喻指挥顺利,行动畅通,没有牵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A项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103. D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关键是矛盾。“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即种子是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只有种子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是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粮食安全。因此,选择D选项。

104. B [解析] “力,形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来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提高创新水平,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B项正确,当选。A项: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题干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A项排除。C项:内因和外因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即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矛盾,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相互作用。题干没有强调内部原因。C项排除。D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题干没有体现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项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105. A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意思是,人们在水深的地方种植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植荷花。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面对矛盾的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正确。B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B项错误。C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C项错误。D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106. D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细小的变化开始,逐渐积累,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飞跃。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表明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因此,选择D选项。

107. B [解析]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B项正确,当选。A、C项: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并利用。A、C项错误,排除。D项:规律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项错误,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108. D [解析]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出自南北朝时期思想家范缜的《神灭论》,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他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属于唯物主义范畴。他的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里的“形”指的是具体物质形态。朴素唯物主义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它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可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命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A项排除。B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由康德提出。表示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排除。C项:“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由程颐提出,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项排除。

109. A [解析]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强调了改造世界的重要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特征,是无产阶级用于改变世界,获得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因此,选择A选项。

110. B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之否定原理是对否定进行再一次的否定,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这一发展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和前进的,但是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种过程。B项中的进步—倒退—进步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而ACD选项均未体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因此,选择B选项。

111. A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理在事先”,把“理”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物质世界则是“理”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题目中说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

112. B [解析]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庸俗唯物主义指19世纪中叶产生、流行于德国,将唯物主义简单化、粗俗化的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庸俗唯物主义在当时之所以能流行,因它主张无神论,肯定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它的主要错误是否认意识的特殊性,混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反对辩证法。A项排除。C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C项排除。D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项排除。

113. A [解析]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说明“稳中求进”既和治国理政有联系,也和经济工作有联系,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选择A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解析] A项:联系具有系统性,联系的系统性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因为规划中的部分之间也存在联系,也是一个有机整体。A项正确。B项:系统由要素构成,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事物的整体。“十四五规划”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推进,就是因为规划中的要素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不能脱离整体。B项正确。C项: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但是本题中没有体现这一原理,C项错误。D项:联系的普遍性,即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和不同事物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同样与题目内容无关。D项错误。因此,选择AB选项。

2. ABD [解析] A项: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古以来就存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B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任何哲学家、哲学派别无不分别隶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或阵营。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C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可能存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不可知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自古就有。D项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ABD选项。

3. CD [解析] C项:“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项正确。D项:“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都体现了认识事物需要着眼于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项正确。因此,选择CD选项。

4. ACD [解析] A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故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项正确。C项: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C项正确。D项: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D项正确。B项:“突破经济规律的制约”表述有误。因此,选择ACD选项。

5. ABC [解析] 2020年,考虑境外疫情形势和世界经济走势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复杂因素。我国经济发展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速量化目标,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对困难、挑战做了充分估计。说明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也说明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应该违背规律,应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是在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之后作出的理性选择。A、B、C三项正确。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 D项:认识,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人为的、有意识的。D项表述错误,排除。

6. AB [解析] A、B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八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旋转,点明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A、B项正确。C项:静止是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有两种形态:①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②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C项错误,排除。D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B选项。

7. ABC [解析] 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因此,选择ABC选项。

8. BC [解析] B项:“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项正确。C项:玩手机需要低着头,社会上把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群体称为“低头族”。一个孩子如果老是低着头,那么他经常玩手机,属于因果联系,表明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密不可分。C项正确。A、D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均与题意无关,排除。因此,选择BC选项。

9. ACD [解析] A项:列宁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A项正确,当选。B项:“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的说法是片面的。“物质”是对世界万物的概念和具体性质的归纳和总结,其总结的是万物性质的共同点,不是各种性质的单纯的叠加。B项错误,排除。C项: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据此,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即都为物质。C项正确,当选。D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CD选项。

10. AB [解析]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B项正确。因此,选择AB选项。

11. BD [解析] “观点”属于意识的范畴,坚持不同的观点,即用不同的意识指导实践,有不同的发展前景。则表明不同的意识具有不同的作用,意识影响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B、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C项观点错误。因此,选择BD选项。

12. BCD [解析] 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总体状况,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方法论。不能仅靠事例,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事例来炒作和立论。列宁说:“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所以说,普遍联系才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因此,选择BCD选项。

13. BC [解析]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平稳、快速的发展。这说明在社会发展这个问题上,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这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另外,在社会发展这个问题上并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原理。A项排除,B项当选。我们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就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C项当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归根到底便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D项排除。因此,选择BC选项。

14. BD [解析] A项:意识活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现实而改造世界,选项中的“转变”忽略了通过实践。A项错误。B项:“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指的是人的意识,意识要发挥能动作用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B项正确。C项: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通过“实践”而实现的,不能说“通过主观直觉的创造而实现”。C项错误。D项:意识的能动性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实践”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创造出世界上原来并没有的事物。D项正确。因此,选择BD选项。

15. ABD [解析] “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人类并没有“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辩证唯物主义中所说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的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也就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C项说法过于片面,A、B、D三项均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BD选项。

16. ABD [解析] 题干中关于“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成为讨论焦点,许多人观点不同,说明了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视角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A项正确。对于“扶不扶”问题由于原因多种,导致结果也不确定,说明结果与原因之间关系多元且复杂,B项正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地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只能对内因施加各种影响,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C项错误,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

17. BD [解析]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客观世界永恒的普遍的特性。A项:“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没有体现联系和发展的观点。A项错误。B项:“吐故纳新”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浊气和新鲜空气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吐故纳新体现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是发展的观点。B项正确。C项:“牵牛要牵牛鼻子”是牛怕鼻痛,牵牛牵鼻子,再犟的牛也会因为疼痛而乖乖的。体现的是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C项错误。D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青出于蓝体现的是青和蓝存在联系的观点,胜于蓝体现的是青在蓝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观点。D项正确。因此,选择BD选项。

18. AB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进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B项说法正确,C、D项说法错误。因此,选择AB选项。

19. ABC [解析]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当选。“因地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AC项当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D项排除。因此,选择ABC选项。

20. ABD [解析] 唯物论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性质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性质。A项中自由等同于意识,必然等同于物质。B项中真理等同于意识,客观存在等同于物质。C项都为客观存在。D项中社会意识等同于意识,社会存在等同于物质。因此,选择ABD选项。

21. ABCD [解析] 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生辰八字决定命运、彗星划过天空预示发生战争、遭遇灾祸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恋爱不成功是由于属相相克,这些联系都不是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转化为现实,只是人们依据主观愿望,主观臆想创造出的联系,并不具有真实性。因此,选择ABCD选项。

22. ABC [解析] 矛盾的解决不是矛盾的消失,而是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其形式有:(1)矛盾一方冲破另一方的束缚,形成一种新的适应关系;(2)矛盾一方战胜、克服,以至于“吃掉”另一方;(3)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形成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选择ABC选项。

23. ABD [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题干中并没有阐述我党曲折前进的历程,排除。因此,选择ABD选项。

24. ACD [解析] A、D项: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属于可知论。题干中,陈薇团队发现了N端结构域,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B项:思维要通过实践来创造存在。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题干中,全世界各科研团队都聚焦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而陈薇团队则通过识别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体现了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因此,选择ACD选项。

25. ABC [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论,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A项:把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论,当选。B项:意思是形态存在,那么其灵魂存在;如果形态不存在,那么其灵魂也就消失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论,当选。C项:气理说,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论,当选。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 D项:“天不变,道亦不变”将天道看做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6. BC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是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迈耶、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因此,选择BCD选项。

27. ABC [解析] 题干中“知道自己的目的”,即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即重视意识的作用和力量。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因此,选择ABC选项。

28. ABC [解析] “本来表扬和鼓励一些事情用意是好的,但如果用力过猛,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尤其是长期进行一些空洞的表扬,久而久之反而发展成了‘高级黑’现象”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处理问题要掌握适度原则。A、B、C三项正确,当选。事物的本质是事物根本性质的体现,不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D项错误,排除。因此,选择ABC选项。

29. BC [解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平衡”可以理解为区域发展的平衡,农村城市的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等。明确了目前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发展因素。B、C项正确,当选。未体现出精确把握事物的度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A、D项错误,排除。因此,选择BC选项。

30. BCD [解析] 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①原因和结果:处在普遍联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现象必然是由另外一种或一些事物、现象所引起的,这种事物、现象又必然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事物、现象。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②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③可能性和现实性:现实是标志一切实际存在着的事物的范畴,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④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形式是指构成内容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⑤本质和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因此,选择BCD选项。

31. AC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指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原理)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理念派生万物,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 B项:“万物是感觉的集合”意思是物并没有客观性,物的存在在感觉之中,是通过感觉综合而成的。即没有人的感觉就没有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错误。D项:“万物皆备于我”是孟子的哲学命题。意思是万事万物的本性都为我所具备,指万物本性都与我相通。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

三、判断题

1. ×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因此,本题错误。

2. × [解析]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而不是人脑。因此,本题错误。

3. × [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④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由此可知,事物的特殊性中包含了普遍性。因此,本题错误。

4. × [解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点是重点中的两点,绝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绝不是一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因此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这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因此,本题错误。

5. √ [解析]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矛盾。因此,本题正确。

6. × [解析]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静止不变的,否认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本题错误。

7. × [解析]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题干说法过于绝对。因此,本题错误。

8. × [解析] 事物的发展过程,包含着肯定与否定,总体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并非每一步都是一个提升。因此,本题错误。

9. × [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统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因此,本题错误。

10. × [解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这一原理方法论上的要求。因此。本题错误。

11. × [解析] 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因此,本题错误。

12. √ [解析]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类人口再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是人口出生和死亡(或说人口的寿命)变化的直接后果,它的深层次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

13. × [解析] 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因此,本题错误。

14. × [解析] 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因此,本题错误。

15. × [解析]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概括。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马克思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故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因此,本题错误。

16. × [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 √ [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从宏观来看物体是绝对运动的相对静止的;从微观来看物体内部的分子或颗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因此,本题正确。

18. √ [解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过程。因此,本题正确。

19. × [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表现在:认识活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是摹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因此,本题错误。

20. × [解析] 事物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过程。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环节。事物运动全过程应当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因此,本题错误。

公众号粉丝专享礼

① 扫码关注【华图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公众号

② 私信回复【时政周报】领取时政每周讲义+模拟题

③ 私信回复【公基珍题】领取公基50套历年试题

扫码关注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