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1)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1)

2025-11-11 16:09: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1),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会议纪要说法错误的是:

A.会议纪要要求记录会议程序清楚、目的明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B.办公会议纪要主要用于记载和传达领导的办公会议决定和决议事项

C.会议纪要的时间可以写在标题的下方,也可以写在正文的右下方、主办单位的下面

D.会议纪要因为要体现会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尽可能原词原句记录发言人发言内容和议定事项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绪论中会议纪要相关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会议纪要作为对会议情况的记录,要求记录会议程序清楚、目的明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这些要求确保了会议纪要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会议的全貌与核心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执行。A项正确,排除。

B项:办公会议纪要的主要功能是记载和传达领导的办公会议决定和决议事项,以便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这种纪要形式有助于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B项正确,排除。

C项:会议纪要的时间标注位置较为灵活,可以写在标题的下方,也可以写在正文的右下方、主办单位的下面。这种灵活性使得会议纪要的格式更加适应不同场合的需求。C项正确,排除。

D项:会议纪要并非要尽可能原词原句记录发言人发言内容和议定事项,而是要对会议内容进行综合整理、概括提炼,突出重点,反映会议主要精神和成果。会议纪要的核心在于准确传达会议的核心信息和决策要点,而不是逐字逐句记录发言内容。D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D选项。

2. 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中,平级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主要通过( )进行正式沟通,其中以( )为最主要的行文方式。

A.平行文 函

B.上行文 报告

C.平行文 意见

D.上行文 通知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绪论知识。

第二步,A项: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A项正确。

B项: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上行文不符合平级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沟通要求。B项错误。

C项:平行文符合平级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沟通要求,但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并非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最主要的行文方式。意见主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而不是用于日常的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等。C项错误。

D项:上行文不符合平级关系或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沟通要求,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也不是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方式。通知主要用于向下级机关传达信息,而不是用于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正式沟通。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3. 关于公文附件的标注与编排,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附件名称后应加标点符号,注明附件顺序号和名称

B.附件应另面编排,在版记之后,与正文一起装订

C.若公文包含多个附件,应在正文后标注“附件如文”

D.附件标题应与附件说明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D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7附件规定,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D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拓展:A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4 附件说明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A项中“附件名称后应加标点符号”表述错误,A项错误。

B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7附件规定,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B项中“在版记之后”表述错误,B项错误。

C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3.4附件说明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C项中“应在正文后标注‘附件如文’”表述错误,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列出附件名称及其顺序号,C项错误。

4. 关于公文标题的拟写,下列选项中符合规范且表意准确的是( )。

A.《XX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请示》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C.《XX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D.《关于XX公司设立分公司有关事项的批复函》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C项:《XX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该标题由发文机关“XX县教育局”、事由“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进展情况”、文种“报告”组成,符合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四)的规定,文种正确,格式规范。C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XX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请示》。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四)的规定,文种正确,格式规范。“申请”与“请示”语义重复,请示本身就包含申请的意思,标题应简洁明了,该项标题表述不规范。A项错误。

B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四)的规定,通知标题中文件名称标点符号使用规范问题,印发的文件名称应用书名号,而不是括号,该项括号使用错误,不符合规范。B项错误。

D项:《关于XX公司设立分公司有关事项的批复函》。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二)的规定,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批复”与“函”是不同的文种,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标题中,该项文种使用混乱,不符合规范。D项错误。

5. 下列关于公文附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文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

B.附件标题应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C.公文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

D.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 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七条规定,公文的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时,“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因此,公文附件与正文是可以一起装订的,A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七条规定,附件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时,“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B项正确,排除。

C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七条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C项正确,排除。

D项: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D项正确,排除。

二、多选题

6. 下列关于公文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文写作是被动而作

B.公文的作者一般是某一个人

C.公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

D.公文的读者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范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公文写作并不完全是被动而作。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虽然有时是根据上级要求或工作安排来撰写,但也需要撰写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内容组织和表达等。并非单纯被动。A项错误。

B项: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公文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机关单位。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明确指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以机关名义制发公文,代表的是该机关的意志。B项错误。

C项:公文具有明确的实用性。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公文是为了处理公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无论是传达政令、汇报工作、商洽事项等,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实际用途,旨在推动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C项正确。

D项:公文的读者具有特定性,不同的公文有其特定的阅读对象,是根据公文的内容、性质和发文目的来确定的,并非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指出,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比如上行文的读者主要是上级机关,下行文的读者主要是下级机关等。D项错误。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ABD选项。

7. 下列选项中,适用于请示结尾用语的是( )。

A.当否,请批示

B.特此函询

C.特此报告

D.妥否,请批复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A项:“当否,请批示”是典型的请示结尾用语,表达了对上级能否批准请示事项的询问,希望上级给予批示。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一)的规定,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A项正确。

D项:“妥否,请批复”也是请示常用的结尾用语,询问所请示事项是否妥当,请求上级给予批复。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一)的规定,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D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B项:“特此函询”一般用于函这种文种中,是发函方询问对方相关事宜时使用的,并非请示结尾用语。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四)的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B项错误。

C项:“特此报告”是报告的结尾用语,报告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等,不需要上级批复,与请示结尾用语不同。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的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C项错误。

8. 请示公文写作应注意:

A.逻辑连贯性:逻辑是否严密,各部分之间是否连贯

B.解决问题性:是否有效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C.满足需求:是否满足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需求

D.可操作性:提出的措施或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A项:请示公文需逻辑严密,各部分之间连贯流畅。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三)规定,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只有逻辑连贯,才能让上级机关清晰地理解请示的内容和意图,便于准确把握问题并做出合理批复。A项正确。

B项:请示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要确保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二)规定,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若不能解决问题,请示就失去了其意义。B项正确。

C项:请示既要满足发送方自身工作推进的需求,也要考虑接收方(上级机关)的需求。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二)规定,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只有兼顾双方需求,才能使请示顺利得到处理。C项正确。

D项:请示中提出的措施或要求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样上级机关在批复时才能依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也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二)规定,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三、判断题

9. 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批准。(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的办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题干中提到“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及其上级机关批准”,这与条例规定不符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在实际工作中,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变更应严格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进行,确保信息传递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此外,涉密公文的公开发布需履行解密程序,并由发文机关确定具体的时间、形式和渠道。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公文管理的秩序,防止信息泄露或误传。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应仔细对照条例原文,避免因记忆不准确而出现错误。

10.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无需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范知识。

第二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正常的行文秩序和工作流程。若特殊情况越级行文却不抄送被越过的机关,会导致被越过的机关无法及时知晓相关公文内容,不利于其对工作的整体把控和协调,可能会引发工作衔接不畅、信息传递不完整等问题。比如在一些紧急且涉及多部门的工作中,如果越级行文不抄送被越过机关,被越过机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按照常规流程推进工作,从而与越级行文所推动的工作产生冲突或脱节。因此,“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无需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这一表述是错误的。此外,抄送被越过的机关也是为了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工作失误。例如,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上级机关直接下达指令给下级单位时,如果不抄送中间层级的机关,中间层级的机关将无法及时了解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抄送被越过的机关不仅是程序上的要求,更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因此,本题错误。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104/532101.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