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3)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3)

2025-10-13 08:56:02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具体举措的有:

①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②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

③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⑤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第二步,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①项:《方案》指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实施儿科服务年行动,加大儿科服务供给。在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加大综合医院夜间儿科门(急)诊开放力度。

②项:《方案》指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强化教育支撑。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提高部分学生资助补助标准,扩大政策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推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配程度。

③项:《方案》指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2025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④⑤项:《方案》指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推动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提高专项救助水平,强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加强完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或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向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等。①②③④⑤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2. 在古代,为遵循避讳制度,帝王之名在言语和书写中需回避,常采用改字、空字等方式处理。下列情形不符合这一避讳原则的是:

A.汉文帝名刘恒,汉代将恒山改名为常山

B.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将“民部”改称为“户部”

C.宋代将《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的“邦”改为“国”

D.清代康熙帝名玄烨,清代将“玄武门”改称为“神武门”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宋代将《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的“邦”改为“国”,并非是为了避帝王名讳。在古代,“邦”和“国”意思相近,这种改动更多是出于语言习惯、文化发展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表达优化等因素,而不是因为要避开帝王的名字,所以该情形不符合避讳原则。C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汉文帝名刘恒,“恒”字是帝王名讳。在古代避讳制度下,为避免直接使用帝王名字,汉代将恒山改名为常山,这是典型的改字避讳方式,符合避讳原则。A项正确。

B项:唐太宗名李世民,“民”字属于帝王名讳范畴。唐代将“民部”改称为“户部”,通过改字来避开“民”字,这是遵循避讳制度的表现,符合避讳原则。B项正确。

D项:清代康熙帝名玄烨,“玄”字是帝王名讳。清代将“玄武门”改称为“神武门”,是通过改字来避开“玄”字,遵循了避讳制度,符合避讳原则。D项正确。

3.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排开水的体积来实现上浮和下沉,从深水区驶向浅水区时,所受浮力不变

B.用吸管喝饮料时,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吸力将饮料吸入口中

C.冬天戴眼镜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是因为人受到了向前的惯性力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A项:潜水艇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排开水的体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公式为。当潜水艇从深水区驶向浅水区,只要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且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保持恒定,那么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就不会改变。因此,A项正确。

B项:用吸管喝饮料这一行为,并非是嘴对饮料产生了吸力从而将饮料吸入口中。当我们用嘴吸吸管时,吸管内部的空气被吸出,使得吸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低于外界大气压强。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外界大气压就会将饮料沿着吸管压入我们口中。因此,B项错误。

C项:冬天,当戴着眼镜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因为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眼镜镜片,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即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从而出现水雾。而汽化现象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因此,C项错误。

D项: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由于人具有惯性。这里并不存在所谓“向前的惯性力”,惯性不是一种力,因此,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4.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关于二十四节气中某一节气的诗歌,这一节气是:

A.处暑

B.清明

C.芒种

D.白露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诗中“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描绘出在处暑时老鹰开始大量捕杀鸟类,“白藏”一词也暗示秋季渐深。“气收禾黍熟”体现了处暑时节农作物成熟的景象。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2 — 24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农作物进入收获期,这些都与诗中描述相符。A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清明是春季节气(4月4-6日),主要特征为气温回升、春雨绵绵、草木萌发、祭扫踏青。诗中“白藏深”(秋深)、“叶下”(落叶)、“禾黍熟”(谷物成熟)、“草虫吟”(秋虫鸣叫)均为秋季景象,与清明春景完全不符。B项错误。

C项:芒种是夏季节气(6月5-7日),主要特征为麦收、稻播、农忙、梅雨天气。诗中“天高不见心”(秋高气爽)、“气收”(天气收敛凉爽)、“禾黍熟”(秋季丰收)等与芒种的炎热、潮湿、农忙氛围矛盾。C项错误。

D项:白露是秋季节气(9月7-9日),虽也有“天高气爽、草虫鸣叫”等特点,但白露的核心标志是“露水凝结”,诗中未提及。D项错误。

5. 某企业偷排污水致使下游养殖户的鱼苗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对此,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受害养殖户有权对该企业提起民事诉讼

B.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

C.该企业承担其排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D.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过错责任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存在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并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24年版《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项正确,排除。

B项:根据2014年版《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B项正确,排除。

C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C项正确,排除。

二、多选题

6. 关于我国的科考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中山站位于北极圈以内

B.黄河站是中国在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C.昆仑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

D.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知识。

第二步,B项:黄河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B项正确。

D项: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黄河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BD项正确。

因此,选择BD选项。

7. 杜某是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某天,在工作时不慎从操作平台掉落至地面,导致右膝腓骨小头骨折。杜某因工伤发生的下列哪些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A.住院伙食补助费

B.治疗治终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C.治疗工伤的康复费用

D.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费。AC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8. 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下列选项中,属于天然孳息的有:

A.母鸡下的蛋

B.苹果树上掉下的苹果

C.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

D.赵某在银行存入3万元获得的1000元利息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知识。

第二步,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法定孳息是指,银行的利息、房屋的租金等。根据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条,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ABC项是天然孳息。

因此,选择ABC选项。

三、判断题

9. 赵某在阳台养花使得周围邻居受益,这体现了外部不经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第二步,外部经济指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赵某在阳台养花使得周围邻居受益体现了外部经济。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10. 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同等法律效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4年版《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经当事人同意,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因此,本题正确。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013/530953.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