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试题资料 > 江苏试题:我们的研究已经表明一切认识都有其不言而喻的先入之见,从而也就有其不可彻底排除的社会历史的局

江苏试题:我们的研究已经表明一切认识都有其不言而喻的先入之见,从而也就有其不可彻底排除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

2021-06-30 15:57:13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江苏试题:我们的研究已经表明一切认识都有其不言而喻的先入之见,从而也就有其不可彻底排除的社会历史的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我们的研究已经表明一切认识都有其不言而喻的先入之见,从而也就有其不可彻底排除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放弃对客观性的追求,这当然不是自相矛盾地宣称可以获得绝对的客观性,而是体现了一种力求超越自身局限性的有限理性的态度。当我们试图解释社会现实的时候,客观性作为一种也许永远都无法彻底实现的理想总在指引着我们,我们应当不断地去反思自身社会历史性的先入之见,尽管这一过程将永无止境。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人的认识想要达到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

B.认识社会克服先入之见追求客观并不容易

C.客观解释社会现实是一项无法抵达的目标

D.用客观态度认识社会还需经历漫长历史时期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我们认识社会往往有不可排除的局限性,随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表明我们仍然应当去追求认识解释事物的客观性,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且永无止境。文段重点为转折之后的内容。

第二步,对比选择。B项“认识社会克服先入之见追求客观并不容易”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和C项:讲述人在认识和解释事物上达到客观是不可能的,而文段讲的却是这一过程永无止境,也就是说人是可以客观地认识和解释事物的,只是这一过程比较长,与文段不符。D项:强调的是用客观态度去认识,而文段论述的是我们要去实现认识和解释社会的客观性,属于偷换概念。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630/386630.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admi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