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5)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5)

2025-10-05 17:42: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5),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D.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A项正确,排除。

B项:中国地跨热带、‌温带,‌但不跨寒带。‌中国位于北半球,‌处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从纬度位置看,‌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一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另一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中国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从温度带分布来看,‌中国涵盖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此外,中国国土面积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三。B项错误,当选。

C项:中国的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C项正确,排除。

D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5. 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近几千米。下列对其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苔藓可以在南极洲生存

B.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烈风、降水多

C.南极洲的煤、铁、石油储量十分丰富

D.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苔藓可以在南极洲生存。南极洲有一些简单的植物生命形式,苔藓是其中之一。在南极的一些相对“温和”的环境中,如南极半岛的部分地区,苔藓能够在短暂的夏季生长。这些苔藓适应了低温、强光照等极端环境条件,它们可以利用南极短暂的适宜生长时期,在岩石表面等地方生长繁殖。A项正确,排除。

B项: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烈风、降水稀少。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平均气温远低于其他大陆,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其烈风天气频繁,有“世界风库”之称,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洲的降水形式主要是雪,且降水量非常少,被称为“白色沙漠”。B项错误,当选。

C项:南极洲的煤、铁、石油储量十分丰富。南极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由于南极洲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处于不同的板块位置,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过程。煤炭的存在表明南极洲曾经有过茂密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煤炭资源;铁和石油等资源也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C项正确,排除。

D项: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长城站是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于1985年建成;中山站建立于1989年;昆仑站于2009年建成。这些考察站为中国在南极的科学研究,如极地气象学、冰川学、地质学、海洋学等诸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平台。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目前中国的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北极科考站有两个:黄河站和中-冰北极科考站。

二、多选题

6. 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分为:

A.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江汉平原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广义上又称松辽平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大部分与内蒙古的一部分,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我国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东北平原面积最大,达35万平方千米,被誉为“黑土地”。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商品粮基地。

D项:江汉平原,位于“千湖之省”湖北省中南部,主要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是两湖(湖南湖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7米左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并非处于东北平原。D项错误。

7. 下列地球六大板块与其交界山脉,对应不正确的有:

A.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阿尔卑斯山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推挤形成,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是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A项正确,排除。

B项: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山脉,而不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项错误,当选。

C项: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不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下方俯冲,使得美洲板块西部边缘的地壳受到挤压而抬升,形成了落基山脉。C项错误,当选。

D项: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持续地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不断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了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C选项。

8. 下列有关地理现象或地理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C.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转动一个周期是24小时

D.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B项: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B项正确。

C项: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为1个太阳日,即24小时,C项正确。

D项: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项错误。

三、判断题

9. 我国三大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全部位于第三级阶梯,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我国东北平原位于东北地区,涵盖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其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它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合而成。东北平原的地势极为平坦开阔,有着广袤的黑土分布,土壤肥沃度高,这使得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地处黄河下游,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市,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冲积而成。这里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其地势低平,河网交织密布,湖泊数量众多,是闻名的“鱼米之乡”。

这三大平原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并且东北平原面积在三者中是最大的。题干准确地阐述了这三大平原的地理位置、面积关系等。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东北平原的黑土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在特定的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这种肥沃的土壤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华北平原由于处于多条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广阔平原,其人口众多,工业和农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配合佳,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在交通、商业等方面也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10.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类型,从北到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带。(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气候知识。

第二步,在气候类型方面,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中国没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在温度带分布方面,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 4°N)附近,属于热带;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 53°N),属于寒温带。

所以题干中关于气候类型包含热带雨林气候以及温度带从北到南的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0930/530760.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