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强生于弱”与下列揭示的原理相同的有:
2021-08-16 13:58:53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强生于弱”与下列揭示的原理相同的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强生于弱”与下列揭示的原理相同的有: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不见高山,不显平地
D.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乱”与“治”“怯”与“勇”“强”与“弱”是矛盾中对立统一的双方,“乱生于治、怯生于弱”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
A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揭示了得与失之间的转化。A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B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体现了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
C项:“不见高山,不显平地”常借指事与事、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经过比较,这才看出明显的差距,从而认出高与低、优与劣、强与弱。揭示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原理。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灯不拔不亮,理不辨不明”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芯,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体现了因果联系的观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述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1/0816/392168.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