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年龄的代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年龄的代称

2023-12-05 09:17:4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年龄的代称,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

一、幼年时期的称谓

初度:出生那天,古人会用“初度”指代。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汤饼:孩子出生两三日后一般父母会做东请亲朋好友吃饭,也叫作“汤饼宴”。所以两三天的婴儿也被称为“汤饼之期”。

襁褓:至于“襁褓”这个称呼,一般会沿用到孩子学会走路。在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的是2~3岁的儿童。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二、童年、青年时期的称谓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教数:9岁。

黄口:10岁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用“黄口”来指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人经常骂人会骂道“黄口小儿”意思就是侮辱对方还不如一个10岁的孩子。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 pīng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总角: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志学之年:汉语词汇,出自《论语·为政》,解释为年龄的代称,为15岁。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三、成年时期的称谓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在古代算是成年女性了。

年方二八:古时候常说的“小女年方二八”,并不是28岁,而是16岁。

碧玉之年:16岁的女子则称为“碧玉之年”。因为《碧玉歌》中提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所以“碧玉之年”也被称为“破瓜之年”。

桃李年华:等女子到了20岁,便会被称为“桃李年华”,这个词出自《又启严公》中的“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我们现在也经常用桃李来指代青春年少。

弱冠:等男子到了20岁,就到了“加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此时的男子宣布成年,应举行加冠礼,行过加冠礼后男子则彻底宣布成年。

花信年华:24岁的女子则是“花信年华”,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写道,“谁能腰鼓催花信”,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向往,而女子24岁正是大好年华,后来人们便渐渐开始用“花信年华”指代24岁的女子。

而立:3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也被称为“始室”和“克壮”,一般古人都认为30岁就应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了,做事业要有所成就,做学问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始室可以理解为始成家室或始有屋室,克壮则是强大宏大的意思。

不惑:40岁被称为“不惑之年”,不惑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困惑。意思是人到40应该可以分得清是非,遇事可以明辨而不惑。陶渊明的《饮酒》中也出现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的句子。

知天命:50岁被称为“知天命”,关于知天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有风湿,每逢阴天下雨之时雨还没落身上就先疼了起来。所以称之为知天命。

花甲:60岁被称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也被称为“杖乡”,耳顺的意思是人活60已经修行成熟,对外界事情也早已看淡,能做到宠辱不惊,即使是谩骂自己的逆耳之言也听得进去,所以称之为耳顺。

古稀:70岁则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一词出自杜甫《曲江》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伞寿:80岁的人称为“伞寿”,因为草书的伞字和八十字形酷似,所以称之伞寿。88岁的老人则称之为“米寿”,因为米字拆开就正好是“八十八”。

耄耋:八九十岁的人的统称。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白寿:99岁的老人被称为“白寿”因为比“百”字少“一”,所以称为白寿。

期颐:指百岁老人。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双稀:140岁的老人是“双稀”,意思是两个古稀之年。不过虽然古人有规定140岁的年龄特指词,但古代能够活到100岁的老人都少之又少,更别提140岁了。

【试题演练】

1.(单选题)在古代年龄一般不直接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代替,并且经常见于古文之中。下列选项中的年龄称谓表示年龄最大的一项是:

A.豆蔻梢头二月初

B.娉婷及笄女公子

C.弱冠同怀长者忧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A项: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据此可知,“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B项:及笄,亦作“既笄”,古代汉族女子满十五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C项: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项: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

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④⑥⑨⑩②

C.①③⑤⑥⑩

D.③④⑩①⑥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关于古人年龄的称谓:

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因此,选择D选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3/1205/491403.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