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5.27)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5.27)

2024-05-27 09:08:42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5.27),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在下列举措中,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是:

A.卖出国债

B.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C.提高利率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卖出国债通常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A项排除。

C项:提高利率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C项排除。

D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紧缩性货币政策。D项排除。

2.马克思指出:商品向货币转换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是因为:

A.源于社会分工导致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源于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变化

C.源于劳动环节的增多

D.源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

第二步,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

因此,选择D选项。

3.马克思认为,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延长劳动时间

C.资本家改造了劳动工具

D.个别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知识。

第二步,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实际中,所有资本家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取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4.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总是坚持“质优价廉”的“性价比”理念,而商家总是强调“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说法,这说明了:

A.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B.商品的价值是在交易中显示的

C.优质商品有时价格也会很便宜

D.商品消耗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

第二步,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坚持“质优价廉”的“性价比”理念,即强调商品的质量好且价格合理;而商家则强调“一分价钱一分货”,即强调商品的质量好,价格也高。这表明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故A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商品的价值是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的,但体现不了使用价值的高低,故与题意无关。B项排除。

C项: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优质商品有时价格也会很便宜。但与题中的“一分价钱一分货”无关。C项排除。

D项:商品消耗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强调商品价值由抽象劳动形成。与题中的“性价比”无关。D项排除。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汽车价格下降,其互补品汽油需求量将增加

B.货币供给既定,市场利率提高,货币投机需求则相应减少

C.在企业成本核算中,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属于可变成本

D.与汽车、飞机制造业相比,日用小商品制造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所消耗的成本。不变成本是指总成本中(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些项目,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等。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属于不变成本,C项“属于可变成本”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便会增加,从而导致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汽车价格下降,汽油的需求量将增加。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货币供给既定,市场利率提高会使得储蓄收益增加,人们会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所以降低了货币投机需求。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日用小商品制造业相比汽车、飞机制造业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二、多选题

6.以下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是:

A.发放养猪补贴

B.增加政府投资

C.提高所得税率

D.提高抚恤金的额度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府转移性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特点是无偿、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包括养老金、抚恤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发放养猪补贴和提高抚恤金的额度均为政府的转移性支付。

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B项:增加投资支出属于政府财政支出里的投资性支出。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公共财政收入一般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三种形式。提高所得税率属于对财政收入的调整。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7.近年来,消费者产生了“无糖崇拜”,在“无糖即是健康”消费认知势能下,一些传统饮料品牌开始推出无糖饮料,现做饮品也纷纷推出减糖、微糖版本,“无糖”似乎变成饮品界的主流,这说明:

A.无糖饮料的生产决定消费需求的质量和水平

B.消费对经济的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C.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需求支配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B项: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在“无糖即是健康”消费认知势能下,一些传统饮料品牌开始推出无糖饮料,现做饮品也纷纷推出减糖、微糖版本。B项正确。

C项:在“无糖即是健康”的消费者认知势能下,传统饮料品牌推出无糖饮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拓展】A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消费需求影响着无糖饮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非支配产业升级。

8.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下列属于市场机制优势的是:

A.体现公平收入分配,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B.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BCD项: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市场机制的优点如下:1.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实现资源配置;2.能够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促进技术和管理进步;3.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能促进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及时协调;4.调整物价;5.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BC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项。

【拓展】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由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

①价格机制: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②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

③供求机制:它通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再不平衡状态时形成的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

④风险机制:是市场活动同企业盈利、亏损和破产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制。

三、判断题

9.现代企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

第二步,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因此,本题错误。

10.一般说来,在总需求过度膨胀并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了保持物价和经济的稳定,应当实行盈余性财政政策。()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盈余性财政政策,也叫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①国家财政由两部分构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即按照财政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②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结余。当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支出时,称为财政赤字。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4/0527/503845.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