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考点总结(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考点总结(一)

2025-08-21 18:10:43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考点总结(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8章、106条,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是突发事件应对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这次全面修订,是应急管理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将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次全面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涉及条文多,较大幅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规范进行了完善。以下是该法的主要内容(一):

一、概念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依法科学应对,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健全管理与指挥体制
(一)明确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 综合协调是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强化统一指挥、协同联动,以减少运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分类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应急管理。 分级负责,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人民政府负责。 属地管理为主,是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即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又主要是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同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应急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并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
(三)建立跨区域应对及协同应对机制 突发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管理工作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同负责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根据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应对机制。
(四)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组成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与设立它的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具有同等效力,法律责任由设立它的人民政府承担
(五)应急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等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可以依法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决定、命令、措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与设立它的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措施具有同等效力,法律责任由设立它的人民政府承担。 要求上述决定、命令、措施,应当及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
(六)应对工作职责 乡镇、街道要明确专门工作力量,负责突发事件应对有关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依法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人民武装力量依照法律法规和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四、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
(一)建立健全网络直报和自动速报制度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网络直报或者自动速报
(二)加强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广播安全畅通
(三)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求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向上级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并报告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要求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不得授意他人迟报、谎报、瞒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有关政府和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和决定、命令、措施等信息;对于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五)建立健全新闻采访报道制度 有关政府和部门应当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五、强化应急保障
(一)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国家储备物资品种目录、总体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国务院应急管理等部门依据职责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并组织实施;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应当纳入国家储备总体发展规划。 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政府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保障制度。 确立应急物资保障协议制度,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需要,依法与有条件的企业签订协议,企业根据协议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等的生产、供给
(二)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 国家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和服务方式,制定应急运输保障方案,保障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及时运输。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应急运输保障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好应急调度和运力保障,确保运输通道和客货运枢纽畅通
(三)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卫生健康、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统筹、指导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建立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监测制度 发布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情况加强监测,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保障供应、稳定市场。必要时,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模拟演练】

1.(单选题)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新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B.应急管理部门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所在单位应当保证其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根据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第一款,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A项正确,排除。

B项:根据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选项表述为“应急管理部门”。B项错误,当选。

C项:根据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C项正确,排除。

D项:根据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九十条,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所在单位应当保证其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并可以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助。D项正确,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2.(多选题)突发公共事件包括: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法律)知识。

第二步,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六条,国家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分类管理,是指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应急管理。ABC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0821/528532.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