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秋季节气”的考点梳理
2025-09-18 17:19: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关于“秋季节气”的考点梳理,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初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深秋后,白天艳阳高照,夜间清凉干燥,早晚温差较大,雨水减少,水分滋润不足,因此,秋燥成为深秋的主要特点。
节气 | 时间 | 简介 |
立秋 | 8月7日-9日 |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三候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意思是立秋后,小北风带来丝丝凉意;昼夜温差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形成植物上的露珠;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好像告诉人们酷热已经过去 |
处暑 | 8月22日-24日 |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此时老鹰开始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五谷成熟的季节到了 |
白露 | 9月7日-9日 |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夜间水汽凝结在叶子上面,清晨时分结成露珠。 白露三候是:“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迁移避寒,百鸟纷纷开始储备过冬食物 |
秋分 | 9月22日-24日 | 秋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有祭月、吃秋菜等风俗。 中国古代也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随着阴气渐盛,雷声逐渐消失,蛰虫用泥土封堵洞穴准备越冬,同时降水减少导致水域干涸 |
寒露 | 10月8日-9日 |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南方地区气温持续下降,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也开始飘雪。 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鸿雁排列成队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而贝壳的条纹、颜色与雀鸟相似,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此时菊花普遍开放 |
霜降 | 10月23日-24日 |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说,豺开始捕猎;树黄叶落;蜇虫也藏入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
【试题练习】
1.下列四个节气所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处暑:炎热夏季即将到来
B.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C.冬至: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饱满但未成熟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A项错误,排除。
B项: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B项正确,当选。
C项: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顾名思义,意味着寒冷的冬季来临,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C项正确,当选。
D项: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在北方流传这样的说法,小满名称是因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作“小满”。D项正确,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A选项。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0918/529935.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