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20)
2025-10-20 08:13:5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20),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公基·每日一练·10月16日
一、单选题
1.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B.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B项:根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四条“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修改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非过半数通过。B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A项正确,排除。
C项:根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C项正确,排除。
D项:根据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七条“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D项正确,排除。
2.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不属于毛泽东思想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基本思想观点的是:
A.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C.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B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经验总结的重要理论,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范畴,不属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基本思想观点。B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三大民主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军队民主建设的内容,强调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平等与参与。A项正确,排除。
C项: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是毛泽东提出的军队内部团结、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的核心原则。C项正确,排除。
D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是毛泽东确立的人民军队根本性质与使命的体现。D项正确,排除。
3.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光武中兴
②胡服骑射
③草木皆兵
④贞观之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中国古代史)知识。
第二步,①“光武中兴”源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的治世。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诸多举措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如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社会呈现安定繁荣景象。这一时期处于公元25 年至 57 年左右。相较于其他事件,其时间晚于“胡服骑射”。因为“胡服骑射”处于战国时期,时间更早。同时早于东晋时期的“草木皆兵”以及唐朝的“贞观之治”。所以①项时间排序在②之后,③④之前,①项错误。
② “胡服骑射”出自《史记·赵世家》,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增强赵国军事力量,推行“胡服”、教练“骑射”。赵武灵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 325 年至公元前 299 年 ,“胡服骑射”在此期间推行。这是四个事件中时间最早的,远早于其他三个事件所处时代。所以②项正确。
③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源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当时前秦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看到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东晋军队,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 383 年。此时间晚于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早于唐朝的“贞观之治”。所以③项时间排序在①之后,④之前,③项错误。
④ “贞观之治”出自《新唐书·太宗本纪》,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得社会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景象,时间大致在公元 627 年至 649 年。这是四个事件中时间最晚的。所以④项错误。
故②①③④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4.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中国共产党不慕虚名、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这句诗本意是盛赞( )的高风亮节。
A.梅花
B.兰花
C.竹子
D.菊花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知识。
第二步,A项:“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墨梅自比。梅花本就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与精神内涵,它常常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不惧风雪。此句诗中所描绘的墨梅,以淡墨勾勒而成,并非依靠艳丽色彩来博人眼球,而是凭借自身散发的清幽香气弥漫于天地之间。这正是在盛赞梅花不慕虚荣、坚守本真、孤高自守的高风亮节。诗人借梅花来抒发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内心高尚品质的情怀。A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兰花在传统文化中确实常被赋予高洁典雅的象征意义。它以其优雅的姿态和清幽的香气,赢得了众多文人的喜爱与赞美。然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从创作背景、意象表达等多方面来看,都与兰花毫无关联,并非是对兰花的描写与赞美。B项错误。
C项:竹子一直以来都象征着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等诸多美好品质。它挺拔直立,无论面对何种恶劣环境都能坚守自身。但就王冕这首《墨梅》而言,诗句所围绕的核心意象是梅花,并非竹子,此句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与竹子的象征意义不相符。C项错误。
D项:菊花在文学作品中常常代表着高洁、隐逸等品质。它在秋季绽放,不与百花在繁华的春日争艳,自有一番淡泊宁静之美。但“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诗所指向的明确是梅花的特质,并非对菊花的赞誉。D项错误。
5. 每年的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旨在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同时重申航天科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以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方面的重要贡献。以下选项中,哪项航天成就的实现时间最早: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着陆,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
B.我国首颗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
C.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D.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A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2021年5月15日着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达成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这是我国火星探测的重大成果,展示了我国在深空探测技术上的突破。但相较于其他选项,其实现时间并非最早。A项错误。
B项: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暗物质在宇宙中占据重要地位,却难以直接观测。悟空号肩负探测宇宙高能粒子、寻找暗物质存在证据以及研究宇宙线起源和传播过程的使命。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它开启了我国在暗物质探测领域的新篇章,在四个选项所涉及的航天成就中,时间最早。B项正确。
C项: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2020年12月17日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地球,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这一成就对研究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意义重大,完善了我国月球探测体系。但时间上晚于2015年发射的悟空号。嫦娥五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月球探测技术达到新高度,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等奠定基础。C项错误。
D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6月23日完成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后建成正式开通。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实现时间晚于悟空号发射时间。北斗三号的建成,使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D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多选题
6.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中的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A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原理表明,认识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获取认识的根源。在题干里,“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士大夫由于拒绝亲身在特定实践场景(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中去探索,从而无法知晓“钟声”产生的原因。这清晰地展现出没有实践这个源头,就难以获得相应的认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正确。
B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其内涵是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但在题干中,重点围绕的是士大夫因未实践而无认识,以及渔工水师有实践却未深化认识,并没有体现出实践如何推动认识在深度、广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所以未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错误。
C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即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这个东西就是实践。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通过实践去检验某种关于“钟声”产生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的相关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获取认识以及认识深化的问题,C项错误。
D项: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说明渔工水师通过实践获得了关于“钟声”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无法将这种认识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难以把握“钟声”产生原因的本质,这充分体现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D项正确。
本题是多选题,因此,选择AD选项。
7.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请求性公文。下列关于请示应遵循的相关规定中,说法正确的有:
A.应一文一事
B.不得越级请示
C.可直接抄送领导者个人
D.涉及多个部门的请示事项应协商一致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定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A项:请示应一文一事,根据2012 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四)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B项:不得越级请示,根据2012 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C项:可直接抄送领导者个人,根据2012 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一) 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D项:涉及多个部门的请示事项应协商一致,根据2012 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六条,(四) 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因此,选择AD选项。
8. 下列经济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有:
A.价格形成机制是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
B.税收属于收入再分配手段
C.一个城市要提高GDP增长速度,就必须发展工业、招商引资
D.WTO的非歧视原则要求各成员之间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学知识。
第二步,A项: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传导机制、价格调节机制等方面。其中,价格形成机制处于核心地位。价格形成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市场供求力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得以确定的机制。它犹如市场的“信号灯”,清晰反映着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通过价格形成机制,资源能够依据价格信号实现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依赖于健全的市场体系、合理的价格结构以及及时准确的价格信息等条件。A项正确。
B项: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收入分配领域,税收发挥着重要的再分配调节作用。政府通过设计不同的税收制度,比如累进所得税制,对高收入群体征收更高比例的税,而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减免,以此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税收的这种再分配功能是现代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B项正确。
C项: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要提高GDP增长速度,途径是多元且复杂的。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固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能够带来投资增加、产业扩张等积极效应。然而,单纯聚焦于此是不全面的。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如金融、旅游、科技服务等领域,能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稳定经济基础。此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消费需求等,都对GDP增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仅强调工业和招商引资,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
D项:WTO即世界贸易组织,其非歧视原则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基石。该原则具体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要求成员方给予任何其他成员方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方,确保成员之间在贸易政策上不存在歧视。国民待遇则规定成员方在国内市场上,要给予外国商品、服务以及外国投资者与本国同类对象同等的待遇,不得设置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这一原则有力地保障了国际贸易的公平性与自由化,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三、判断题
9.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首次以大规模政治罢工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彻底的斗争性,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军,对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因此,本题正确。
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党知识。
第二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深刻理解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意义,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题正确。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020/531224.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