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3)
2025-11-13 13:39: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2025年9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此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就展望未来提出多项主张,其中不包括:
A.坚持求同存异
B.坚持互利共赢
C.坚持独立自主
D.坚持公平正义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领导人讲话。
第二步,2025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中提到:回首来路,尽管乱云飞渡,我们践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来,世界动荡变革,我们仍须遵循“上海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更好发挥组织功能。一是坚持求同存异;二是坚持互利共赢;三是坚持开放包容;四是坚持公平正义;五是坚持务实高效……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 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和红军内部存在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写了一篇文章,下列关于该文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出了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B.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C.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D.实践上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述知识。
第二步,D项:1930 年 5 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该文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的,不是 1930 年 5 月写的文章内容。A项错误。
B项: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B项错误。
C项: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实际上确立了 “要以乡村为中心” 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C项错误。
3.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 )为宗旨。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国内安全
D.国际安全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知识。
第二步,A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之一,强调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4. 王明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工作几个月后发现该工作单一枯燥,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准备重新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此过程中王明的失业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D项: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短期失业。劳动者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摩擦性失业。其特点在于这种失业是暂时的,是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的体现。王明因对现有工作不满意而辞职并积极寻找新工作,完全符合摩擦性失业的特征,D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结构性失业本质上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失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像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会使得原有的劳动力技能与新的岗位需求脱节。例如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升级,大量缺乏新技能的工人就可能面临失业。而王明是因为工作单一枯燥主动辞职,并非因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技能与岗位不匹配,A项错误。
B项:周期性失业紧密关联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经济繁荣阶段,企业扩张生产,就业机会增多;而到了经济衰退阶段,总需求下降,企业为维持利润会减少生产、裁员,进而导致失业增加。比如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期,众多企业倒闭、裁员。但王明失业并非受经济周期影响,是个人职业选择行为,B项错误。
C项:技术性失业源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岗位替代。随着科技发展,新的技术手段、生产工艺不断涌现,一些传统的、依赖人力的岗位会被机器或新技术取代。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普及后,大量流水线上的工人失业。王明的失业并非技术进步使他的工作被替代,C项错误 。
摩擦性失业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劳动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范围内的摩擦性失业有助于劳动力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如果摩擦性失业规模过大,也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
5. 末末同学在超市推购物车时发现,装满货物的购物车比空车更难启动,一旦启动后,推动空车反而更费力。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
A.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B.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联
C.牛顿第三定律的相互作用力
D.动能定理中力与位移的积分关系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知识。
第二步,A项:惯性作为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其大小由物体质量决定,且二者成正比关系。装满货物的购物车质量显著大于空车,这就导致其惯性更大。启动购物车,本质上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更难改变,所以装满货物的购物车启动难度更高。当购物车启动后进入运动状态,空车因质量小、惯性小,其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比如速度容易增减。在推动空车保持匀速运动时,就需要不断调整施加的力来克服其运动状态易改变的特性,所以会感觉推动空车更费力。A项正确。
B项:摩擦力方向的确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在本题情境中,不管是装满货物的购物车还是空车,在被推动时,摩擦力方向始终与推动方向相反,以此阻碍购物车运动。但题干所描述的装满货物的购物车难启动以及启动后空车推动更费力的现象,并非是由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联导致的,而是惯性大小在起主要作用。B项错误。
C项:牛顿第三定律阐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在推动购物车过程中,确实存在脚对地面施力,地面同时对脚施加反作用力推动购物车前进的情况。然而,这一相互作用力原理并不能解释为何装满货物的购物车启动困难,以及启动后推动空车更费力的问题,核心原因在于惯性大小不同。C项错误。
D项:动能定理表明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涉及力与位移的积分关系。但本题描述的现象主要围绕物体惯性大小展开,与动能定理所涉及的力与位移的积分关系并无直接联系,无法用动能定理来解释购物车启动和推动过程中的难易差异。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惯性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源于牛顿第一定律。它体现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固有属性,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随处可见,如跳远运动员助跑以利用惯性跳得更远,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前倾等。深入理解惯性概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体运动规律,并在实际生活和工程技术中合理利用或规避惯性带来的影响。
二、多选题
6.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有:
A.百姓使用曲辕犁耕地
B.李某经常用玉米炖排骨
C.于某在晚上翻看《论语》
D.孙某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不可能出现在西汉,A当选。
B项:玉米起源于墨西哥中部或南部高原,明朝时期传入中国。西汉的持续时间为公元前202年—8年,不可能出现玉米,B当选。
D项:《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可能出现在西汉,D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出现在西汉以前。
7. 下列人物与相关建筑对应正确的是:
A.嬴政——阿房宫
B.李世民——长生殿
C.商鞅——未央宫
D.朱棣——天坛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A项: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修建的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宫”。A项正确。
D项: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D项正确。
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B项:长生殿最早建于唐代天宝六年(公元748年),即唐玄宗年间,为供奉唐代自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圣皇后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灵位之地,所以唐代该殿也被称为七圣殿。B项错误。
C项: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C项错误。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比北极更冷
B.瑞利散射是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
C.太阳大气包括辐射层和对流层
D.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球大小的是哥白尼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正确,南极比北极更冷,是因为受到了海洋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南极附近都是陆地,受海洋影响小;而北极周围海洋多,温度差小,因此北极温度高一点。
B项正确,瑞利散射可以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白天,太阳在我们的头顶,当日光经过大气层时,与空气分子(其半径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发生瑞利散射,因为蓝光比红光波长短,瑞利散射发生的比较激烈,被散射的蓝光布满了整个天空,从而使天空呈现蓝色。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项: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项错误。
D项: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地球大小的人是古代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三、判断题
9. 请示必须是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不是直属上级机关,但属业务主管部门,行文也应使用请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十一)的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上行公文。即使不是直属上级机关,但如果属于业务主管部门,下级机关在向其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也应使用请示。因此,题干表述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正确。
10.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非刑事违法性。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及刑法理论,犯罪具有三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指行为对国家、社会、集体或公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这是犯罪行为最根本的属性。如果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或危害性未达到 “严重” 程度(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则不构成犯罪。
刑事违法性:指行为违反了刑法的具体规定,即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或其他刑事法律中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是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体现。
应受刑罚处罚性:指行为达到了应当受到刑罚制裁的程度,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也是前两个特征的必然结果。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110/532389.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