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4)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4)

2025-11-14 13:40: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1.14),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先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这一做法体现了: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B.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A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揭示了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部分地区开展试点,这是基于实践去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此为实践环节;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成果进行总结经验,这是将实践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把总结出的经验全面推广到其他地区,这是将理性认识重新应用于新的实践活动中去检验和发展认识。整个过程完整呈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不断推动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深化以及实践的推进。所以A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题干中重点强调的是从实践开始,经过认识,再回到新的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并非单纯聚焦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阶段的飞跃,没有全面涵盖题干做法所体现的完整哲学内涵。所以B项错误。

C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题干中总结经验后全面推广确实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一定指导作用,但题干整体强调的是从试点实践获取认识,到总结认识,再到新的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重点在于实践与认识的动态循环,而不是仅仅突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这一个方面。所以C项错误。

D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题干中先开展试点获取认识,这确实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然而,题干做法不仅仅是体现了认识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实践与认识之间不断循环、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只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过于片面,没有抓住整个做法所蕴含的核心要点。所以D项错误。

2.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弘扬“中国一中亚精神”推动地区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五点主张。下列属于这五点主张的有几项?

①要坚守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团结初心

②要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

③要打造和平安宁、休戚与共的安全格局

④要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知识。

第二步,①项:要坚守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团结初心‌,强调政治互信。①正确。

②项:要优化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强调聚焦经贸合作。②正确。

③项:要打造和平安宁、休戚与共的安全格局‌,强调要深化安全合作。③正确。

④项:要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强调要促进民心相通。④正确。

所以,说法正确的有4项。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D选项。

3.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②广州起义③武昌起义④南昌起义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①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②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的武装起义国民党反动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③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通过革命党人努力,终于在武昌发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起义。起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帝制政体,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④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力量,该起义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③④①②。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4. 行政组织应该尽量程序简化,这体现的是行政组织体制设计中的()原则。

A.统一原则

B.职能决定

C.精简高效

D.整体系统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知识。

第二步,行政组织应该尽量程序简化,这体现的是行政组织体制设计中的精简高效原则。精简高效原则强调行政组织在设置时应注重精简机构、优化流程,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这一原则要求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尽量精简,层级与幅度适中,并通过简化程序降低内耗,从而提升整体行政效能。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5. 下列各项中效力最高的是:

A.行政法规

B.政府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政府文件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知识。

第二步,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不同层级的规范性文件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

A项:根据2023年版《立法法》第七十二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因此,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文件。A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2023年版《立法法》第九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因此,政府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B项错误。

C项:根据2023年版《立法法》第八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除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本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因此,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C项错误。

D项:政府文件是各级政府机关制发的各类文件,其效力通常低于行政法规。D项错误。

二、多选题

6. 下列属于我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有:

A.曾国藩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张之洞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知识。

第二步,A项:曾国藩生活在晚清时期,是洋务派的典型代表。洋务派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旨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等方式维护清朝统治。曾国藩创办湘军,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如创办近代企业等。A项排除。

B项: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他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大幕。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从思想理论层面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核心思想是通过改良手段,让中国走上君主立宪道路,发展资本主义。他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如强学会、《万国公报》等,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推动变法运动发展,B项正确。

C项:谭嗣同来自湖南浏阳,他积极投身于维新变法活动中,所著的《仁学》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展开深刻批判,展现出其激进的思想特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代表,C项正确。

D项:张之洞是直隶南皮人,作为洋务派主要代表,他创办汉阳铁厂等众多近代企业,始终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侧重于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实现富国强兵。D项排除。

结论: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C选项。

7. 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双璧”的作品是:

A.《木兰诗》

B.《离骚》

C.《格萨尔王》

D.《孔雀东南飞》

【答案】A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两汉文学知识。

第二步,A项:《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被郭茂倩收录于《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是“乐府双璧”之一。诗中木兰替父从军的情节家喻户晓,生动塑造出木兰这一形象,她既有着战场上英勇善战的飒爽英姿,又具备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还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其语言具有典型的民歌质朴特色,节奏明快,叙事清晰流畅。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当时战乱频繁,人们对英雄人物充满崇敬,木兰的形象正是这种社会心理的体现。A项正确。

B项:《离骚》由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这首诗以屈原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线索,充分展现了他对楚国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美政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奇特想象和香草美人等象征手法,表达内心复杂情感。但它与“乐府双璧”并无关联,“乐府双璧”主要针对的是乐府诗中的长篇叙事诗。B项错误。

C项:《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全方位反映了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融合多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文化价值。C项错误。

D项:《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在乐府诗发展历程中占据高峰地位。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被南朝陈徐陵收录在《玉台新咏》卷一。是“乐府双璧”之一。诗中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同时歌颂了二人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其叙事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D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乐府双璧”——《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意义重大。《木兰诗》以独特视角展现古代女性的勇敢与担当,打破传统性别局限;《孔雀东南飞》则以悲剧形式有力批判封建礼教的罪恶。二者不仅文学价值高,还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对后世文学创作如诗歌、戏曲、小说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创作借鉴的经典范例。

8. 下列著名景区位于河南省的有:

A.黄鹤楼景区

B.龙门石窟景区

C.殷墟景区

D.龙潭大峡谷景区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知识。

第二步,B项: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B项正确,当选。

C项:殷墟位于河南安阳,是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C项正确,当选。

D项: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A项: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A项错误,排除。

三、判断题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实施以来,先后五次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修改。其中,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五次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修改。这五次修改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对人权保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意味着国家从根本大法的层面确立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使得人权保障有了宪法层面的依据和支撑。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宪法的人民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坚定决心和积极努力。同时,这也要求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以保障人权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各项工作都符合人权保障的要求。此外,2004年宪法修正案还涉及其他重要内容,如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权等,这些修改均体现了宪法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这些修改,宪法不仅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也为公民权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五次以修正案的形式进行了修改。这五次修改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第三十三条。

10. 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9年版《商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提出注册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简化商标注册流程,提高效率,并降低申请人的成本。在该条款实施之前,如果商标注册申请人希望在多个类别上注册同一商标,需要分别提交多份申请,这不仅增加了申请人的工作量,还导致了时间和费用的浪费。通过允许一份申请涵盖多个类别的商品,商标注册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题干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结论:因此,本题正确。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110/532390.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