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国招考信息
您当前位置: > 事业单位官网 > 备考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4)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4)

2025-10-14 08:35:00 |文章来源:华图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网

立即领取

【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10.14),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全国各地企微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单选题

1.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下列关于建设农业强国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③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④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⑤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热点。

第二步,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①项: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②项: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更多资源力量配置到产业就业上,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③项: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产粮大县奖补制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省级统筹的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用于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等,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④项: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着力开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农业对外合作新局面。

⑤项: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供水设施、能源体系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①②③④⑤项均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2.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这里”指的是:

A.陕北吴起

B.贵州遵义

C.江西瑞金

D.甘肃会宁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结束。这一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A项:陕北吴起: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抵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这是长征途中的重要会师,但并非三大主力会师。

B项:贵州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此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和红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非会师地点。

C项: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10月),并非会师地点。

D项:甘肃会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圆满结束,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3.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防止食物腐败的是:

A.将剩饭剩菜暴露在室温下过夜

B.将开封的坚果倒入密封罐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C.将开封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D.将腌制好的咸菜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将剩饭剩菜暴露在室温下过夜,此做法无法有效防止食物腐败。室温通常处于微生物较为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 - 35℃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空气中原本就存在的大量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会迅速附着在剩饭剩菜上。而且剩饭剩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微生物利用这些养分大量繁殖,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分解食物中的成分,比如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进一步产生胺类等有异味的物质,导致食物出现腐臭气味、质地改变等腐败现象。A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坚果容易受潮氧化变质,开封后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和氧气,导致品质下降。将其倒入密封罐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置于阴凉干燥处能降低温度和湿度,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发生,能有效抑制食物变质、延长保质期。B项正确。

C项:将开封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保存,这是有效的防腐手段。开封后的牛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沾染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污染物。将其倒入密封容器,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牛奶中。而且密封环境可以减少牛奶与氧气的接触,降低牛奶中成分被氧化的速度,保持牛奶的品质和新鲜度,进而延长其可食用的时间。C项正确。

D项:腌制好的咸菜本身含盐量较高,高盐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将其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干燥的环境可以降低水分含量,通风能减少局部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抑制食物变质、延长保质期。D项正确。

4. 下列情形在历史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A.北宋时期一位文人雅士邀请杂剧班子到家中表演助兴

B.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时借鉴了淝水之战的战略部署

C.宋代茶商利用市舶司制度将建盏销往日本

D.朱熹和李贽曾相约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并交流学术见解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知识。

第二步,宋代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建盏是宋代著名的茶具,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造型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在国内流行,也大量销往海外。日本与中国在宋代就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宋代茶商利用市舶司制度将建盏销往日本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该情形最可能发生。C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杂剧在北宋时期尚未完全成熟,其鼎盛时期是在元朝。北宋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主要是诸宫调、宋杂剧等早期戏曲形式,但此时的杂剧在表演形式、剧本创作等方面与后世成熟的杂剧有很大区别,且邀请杂剧班子到家中表演助兴在北宋并非普遍现象,更多是后世戏曲繁荣后的常见场景。所以该情形在北宋时期不太可能普遍发生。A项排除。

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时期,而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名将,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时间相差数百年。霍去病不可能借鉴几百年后才发生的淝水之战的战术来指挥军队,所以该情形不可能发生。B项排除。

D项: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和儒家经典的传承。李贽是明朝中后期的思想家,他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提倡个性自由,对封建礼教和道德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时间相隔较远,且学术观点差异巨大,不可能相约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并交流学术见解,所以该情形不可能发生。D项排除。

5.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它可以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雕像,特别是那些由石灰石和大理石制成的建筑物和雕像。此外,酸雨还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关于酸雨说法错误的:

A.降水酸碱度(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B.酸雨和酸雨区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

C.包含雨、雪、雾等

D.酸雨由氮气和氨气化合物所致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中的酸雨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酸雨的形成主要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会转化为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落到地面时,就形成了酸雨。氮气作为大气的主要成分,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会参与酸雨的形成过程。氨气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但它并不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中和部分酸性物质。所以该项说法错误,D项错误,当选。

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酸雨被定义为降水酸碱度(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正常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会形成碳酸,使得正常降水的pH值约为5.6 。当大气中存在诸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时,它们会与水发生反应形成更强的酸,进而导致降水的pH值小于5.6,这就是酸雨。该项准确阐述了酸雨的定义。A项正确,排除。

B项:在对酸雨和酸雨区等级进行划分时,主要依据的就是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降水pH值直观地反映了降水的酸性程度,比如pH值越低,酸性越强。而酸雨频率体现了酸雨发生的频繁程度,二者综合起来能较为全面地衡量一个地区酸雨的严重程度和分布情况。不同的pH值区间对应不同等级的酸雨区,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准确评估酸雨对不同区域环境的影响。B项正确,排除。

C项:酸雨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雨,还包含雪、雾等多种形式的降水。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会随着水汽以不同形式降落到地面。例如在寒冷天气,酸性物质会附着在雪花上形成酸性雪;在湿度较大且温度适宜时,会形成酸性雾。这些不同形式的酸性降水都会对环境产生类似酸雨的危害,所以酸雨包含多种降水形式。C项正确,排除。

二、多选题

6.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有:

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换言之,当一个人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时,他再次增加对该物品的消费量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会越来越低。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以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本质都是边际效用递减。BD项正确。

因此,选择BD选项。

【拓展】A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体现的是机会成本。A项错误。

C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现象,说明社会的基尼系数较大。C项错误。

7.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其中,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包括:

A.引导性

B.强制性

C.人本性

D.有偿性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常识。

第二步,思想教育手段。它是通过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表扬等引导人们贯彻政策的方法。特点:引导性、人本性。A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公共政策执行手段:(1)行政手段。它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2)经济手段。它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3)法律手段。它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8.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极其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科学作用。下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有:

A.硒

B.碳

C.锌

D.氢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

第二步,人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些元素含量比较高,比如碳、氢、氧、氮、钙、镁、钠、钾等,称为常量元素;有一些元素的含量则相对很低,通常不超过人体重量的0.01%,比如碘、铁、铜、锌、硒等,这些人体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被称为人体的微量元素。目前有14种微量元素被公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氟、硅、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硒、钼、锡、碘。AC选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三、判断题

9. 物业服务人可以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因此,本题错误。

10.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知识。

第二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一条就是“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英勇顽强的奋斗,促进了人民幸福、发展了人民民主、增强了人民自信,不断绘就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

因此,本题正确。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8.com/2025/1013/530977.html

扫码关注事业单位考试公众号,招考信息抢先看,备考资料送不停!

(编辑:zhongpen)

上一篇:每日时政早报(2025年10月13日)

下一篇:没有了

课程推荐
图书推荐

公众号

客服微信

关注微博

最新公告
备考资料
报考指导